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最初喻别离后思念恋人之情,后则泛指对亲人或朋友思念的殷切,古代民歌说,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天没见到她,却好象挨过三秋啦。

【出典】: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例句】:

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


主谓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语本《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红楼梦》82回:“好容易熬了一天。真真古人说~,这话再不错的。”△褒义。多用于思念方面。→一日三岁 朝思暮想 ↔无动于衷。 也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解释形容对人思念心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东周洛邑一带的十首民歌,即为《王风》。《王风》中有一篇《采葛》,描写对爱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激烈。这首诗写道:

那个采葛的人儿啊,是我思慕的对象。

一天见不到,就像已过了三个月。

那个采蒿的人儿啊,是我思慕的对象。

一天见不到,就像已过了九个月。

那个采艾的人儿啊,是我思慕的对象。

一天见不到,就像已过了整三年。

热恋中的情人无不希望朝夕相守,耳鬓相磨,即使短暂的分别,也会觉得漫长难耐、度日如年。《采葛》准确地捕捉住了这种普通而又普遍的情感,采用反复吟诵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它展现了出来。三段诗歌,从“三个月”到“三年”,思念的感情一层深过一层,而反复的吟咏,也足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近义度日如年

反义光阴似箭

例句

小王刚刚出差一天,已经按捺不住对女友的思念,对他们来说,真是“一日三秋”啊!


【词语一日三秋】  成语:一日三秋汉语词典:一日三秋

猜你喜欢

  • 传芭

    《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王逸注:“芭,巫所持香草名也……巫持芭而舞讫,以复传于他人更用之。芭,一作巴。”古代南方祭祀时,舞者手持香草,互相传递,叫做“传芭”。元.郑元祐《次韵

  • 青缰白马

    同“青丝白马”。宋刘弇《癸酉岁暮寿春道中》诗之一:“青缰白马成底事,魏得其狗空凌突。”

  • 盂安

    同“覆盂”。王闿运《哀江南赋》:“蒸重熙以慈驭,祀二百而盂安。”【词语盂安】   汉语大词典:盂安

  • 云台阁

    源见“云台画像”。本指云台,纪念功臣名将之所。借指朝廷。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王琦注:“即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之意。”【词语云台阁】   汉语大词典:云台阁

  • 夸父逐羲和

    同“夸父逐日”。羲和,原为传说中太阳的驾车者,代指太阳,明刘基《张子英闲止斋》诗:“夸父逐羲和,渴死大道边。”

  • 牛山呜咽

    同“牛山下涕”。明 孙仁孺《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到斯时存耶否耶?呀!笑杀了齐景公牛山呜咽。”

  • 王济癖

    《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后因以“王济癖”形容熟知马性。唐韩琮《咏马》:“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

  • 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生民:一作“生人”。人类。夫子:指孔子。 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能及孔子的。 旧时极力推崇孔子之语。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

  • 唾金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康樗都县西,沿江有石室,名梦口穴。尝有船人,遇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过至崖下,此人唾盘上,径下崖,直入石穴中。船主初甚忿之,见其人入石(室),始知异,视盘上唾,

  • 过望之喜

    见“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