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认为,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师法的思想言行。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他的长处;而对一些不好的东西,则要设法改正。后因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为善于虚心学习的语典。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杂剧第一折:“岂不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要你择其善者为亲友。”


其他 三个一起行走的人,其中一定有个人在某方面是我的老师。到处都有值得学习和师法的人。语出《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唐·韩愈《师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用于说理类,说明虚心向他人学的重要。↔自以为是


【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汉语词典:三人行必有我师

猜你喜欢

  • 鬼董狐落款

    源见“董狐直笔”。指冥司判官作了不可改变的判决。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真乃是鬼董狐落了款,《春秋传》某年某月某日下,崩薨葬卒大注脚。”

  • 百万呼卢

    《晋书.刘毅传》:“后于东府聚摴蒲大掷,一判应掷数百万……毅次投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座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厉

  • 鸣钟食鼎

    同“鸣钟列鼎”。唐张鷟《游仙窟》:“在汉则七叶貂蝉,居韩则五重卿相。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见“鸣钟列鼎”。唐·张鷟《游仙窟》:“~,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词语鸣钟食鼎】

  • 肉袒面缚

    肉袒(tǎn坦):脱去上衣,露出肉体。 面缚(fù富):把手捆绑在背后,面向前。 此典指周武王伐纣灭殷,微子投降请罪。后以此典作为亡国君主投降请罪的一种仪式。微子,本名启。《史记》写名作“开”,以避汉

  • 江鲈忆

    同“江鲈有约”。宋方岳《满江红.和程学谕》词:“君莫道,江鲈忆。吾自爱,山泉激。”

  • 征兰梦

    同“征兰梦兆”。清尤侗《沁园春.题五苗图》词:“征兰梦,记五苗丝绣,玉叶金柯。”

  • 南面百城

    南面,古以南向为尊,面向南坐,即指居尊位。百城,百座城池,表示领地广大。形容高居权要,尊贵荣耀富有。本北魏李谧言志之语。李谧,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少好学,博通诸经,遍览百家,以至本是他拜小学

  • 乌弓

    同“乌号”。唐 萧楚材《奉和展礼岱宗途经濮济》:“叶箭凌寒矫,乌弓望晓惊。”【词语乌弓】   汉语大词典:乌弓

  • 莫逆之友

    源见“莫逆”。指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朋友。《周书.张轨传》:“〔轨〕与乐安 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见“莫逆之交”。《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词语莫逆之友】  成语:莫逆之友

  • 烟阁

    同“凌烟阁”。《旧唐书.李靖李勣传论》:“近代称为名将者,英 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词语烟阁】   汉语大词典: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