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山

三山

同“三神山”。唐刘禹锡《怀妓》诗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


【词语三山】   汉语词典:三山

猜你喜欢

  • 一事无成

    一件事也没有作成。意思是毫无成就。唐代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毵( ㄙㄢ sān 三)毵:毛发长的样子。主谓 做任何一件事都没有成就。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

  • 金兰契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气味。此言交友互相投合之意。后用作友情契合之典,又引申为结拜兄弟之词。《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南朝梁.刘峻《

  • 龙山胜集

    同“龙山会”。宋王之道《醉蓬莱.追和东坡重九呈彦时兄》词:“吟绕东篱,白衣何处,谁复当年偶?蓝水清游,龙山胜集,恍然依旧。”

  • 调鹄

    源见“盐梅和鼎”。又《楚辞.天问》“缘鹄饰玉”汉王逸注:“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谓出任宰相。宋宋庠《寄长安端明王左丞》诗:“才包扬 马思,政续赵 张神。鼎

  • 禽庆游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向长》:“建武中,男女娶嫁完毕……於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东汉北海人禽庆是名士向子平的好友,他与子平志同道合,两人共同避世遨游,隐居山林。后遂用

  • 大未必佳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孔融)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李膺)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指通禀接见)。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 千里莼羹

    《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做的汤),但未下盐豉耳。’”事又见《晋书.陆机传》。王济问陆

  • 陶令五男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晋诗人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陶令,他有五个儿子。后遂用为多子之典。唐.裴迪《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

  • 虫王之报

    南朝 宋东阳无疑《齐谐记.董昭之》载:当阳 董昭之乘船过钱塘江,见一蚁浮短芦上,遑遽往回,状若畏死,昭之怜而救之。夜梦一乌衣人率随从百余来谢,自称“仆是虫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君若有急难之日,当见告

  • 长安路远

    同“长安远”。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词:“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