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磷不缁

不磷不缁

源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赵公得醉,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


并列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如赵公在时。”△褒义。多用于品质方面。


【词语不磷不缁】  成语:不磷不缁汉语词典:不磷不缁

猜你喜欢

  • 愤悱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后因以“愤悱”谓积思求解。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

  • 锻铁

    同“锻柳”。唐白居易《咏慵》:“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词语锻铁】   汉语大词典:锻铁

  • 岩筑

    同“版筑”。《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拔吕尚于渭滨,高宗礼傅说于岩筑,桓公取管仲于射钩,故能立弘烈,就元勋。”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然士贵自立如何耳。如其人,则鳏夫岩筑,可以登庸。”【词语岩

  • 牵裾

    《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帝(魏文帝曹丕)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

  • 绨袍垂爱

    战国时魏人范雎,曾被魏中大夫须贾谮之于魏相而遭毒打。后范雎化名张禄逃到秦国,作了秦相,准备出兵伐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化妆成仆人去试探须贾,须贾见他衣着破旧,取一绨袍相赠。范以其尚有故人之情,免其一死

  • 禁指

    汉班固《白虎通.礼乐》:“琴者,禁也,所以禁淫邪,正人心也。”后因以“禁指”谓琴禁淫邪之意旨。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这琴,他教我闭门学禁指,留意谱声诗,调养圣贤心,洗荡巢 由耳。”【词语禁指】

  • 假途灭虢

    源见“虢灭虞亡”。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明杨慎《滇载记》:“杀虎子而还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诈其狙公,假途灭虢,献璧吞虞,金印玉书,乃为钓鱼之香饵。”偏正 利用向虞国借路打虢国之名

  • 笔生花

    源见“梦笔生花”。谓才思俊逸,文笔优美。雷昭性《参禅白云古刹苦不能静诗以遣之》:“灿烂笔生花,槎丫肘生柳。”【词语笔生花】   汉语大词典:笔生花

  • 长卿消渴

    同“相如病渴”。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长卿消渴再,公幹沉绵屡。”

  • 知必言,言必尽

    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史·列传第67》:“使贤于天下之事~。”【词语知必言,言必尽】  成语:知必言,言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