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任安独存

任安独存

指任安不趋炎附势。后以此典比喻讲信义,不朝秦暮楚。任安,荥(xíng形)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人。曾为大将军(将军最高称号,管统兵征战,掌政权,位比三公)卫青(字仲卿。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卫皇后)舍人(亲近左右之人)。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北方游牧民族)侵犹,屡立战功,非常显贵。后骠(piào票)骑将军(品秩同大将军。与三公同位)霍去病(卫青姐姐少儿所生之子)也因抗击匈奴有功,日益受宠。汉武帝增设大司马(武官名。元狩四年〔前119年〕罢太尉而设此官,为三公之一)职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都当上大司马。制定法令,让骠骑将军之官阶俸禄同大将军一样。从此以后,大将军卫青权势日益减退,而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的老熟人和门客多离去,投到骠骑将军霍去病那里侍候,且能得到官爵,只有任安不肯这样做。此典又作“独见任安”、“任安义”、“宾客愧任安”。

【出典】:

史记》卷111《卫将军骠骑列传》2938页:“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官吏品级)禄(俸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服事;侍奉)骠骑,辄(zhé哲,总是)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例句】: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五:“是以平生故人,灌夫不去;门下宾客,任安独存。” 唐·骆宾王《乐大夫挽歌诗》:“谁当门下客,独见有任安。”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终始任安义,荒芜孟母邻。” 明·陈子龙《寄问陈彦长太史》:“异日功名谁魏尚,此时宾客愧任安。”


【典源】《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亦载。

【今译】汉开帝时,大将军卫青屡立战功,非常显贵。后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受宠,武帝增设大司马,将两人皆封为大司马,爵禄相等。自此之后,卫青权势日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贵盛。原来大将军卫青门下的门客都改换门庭,去侍奉霍去病,只有任安不肯去。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讲信义,不趋炎附势。

【典形】 宾客愧任安、独见任安、任安独存、任安义。

【示例】

〔宾客愧任安〕 明·陈子龙《寄问陈彦长太史》:“异日功名谁魏尚,此时宾客愧任安。”

〔独见任安〕 唐·骆宾王《乐大夫挽歌诗》:“谁当门下客,独见有任安。”

〔任安独存〕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五:“是以平生故人,灌夫不去;门下宾客,任安独存。”

〔任安义〕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终始任安义,荒芜孟母邻。”


猜你喜欢

  • 无皂白

    源见“不分皂白”。比喻没有是非标准。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孟轲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词语无皂白】

  • 张洞庭

    同“洞庭张乐”。宋黄庭坚《再次孔四韵》:“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伯夷:春秋时孤竹君长子,父死不肯继位,狷介自守。及周武王推翻殷朝,伯夷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隘:狭隘。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食采柳下,谥曰惠。柳下惠玩世不恭,曾三次被罢官都不离去。 伯夷器量太

  • 风云会

    源见“风从虎,云从龙”。指君臣际会。亦泛指际遇。汉王粲《杂诗》之四:“遭遇风云会,托身鸾凤间。”唐杜甫《洗兵马》诗:“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词语风云会】   汉语大词典:风云会

  • 悬弧射矢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郑玄注:“弧者,示有事于武也。帨,事人之佩巾也……天地四方,男子

  • 讲树

    源见“嵇康锻”。谓思亲念旧。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移谈讲树,就简书筠。”倪璠注:“讲树,当是引高士事。《晋书》曰:‘嵇康家有盛柳树,恒居其下,亲旧以鸡酒往与啖,清谈而已。’”清吴伟业《寿继起和尚》诗

  • 蛟人珠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所泣之珠。亦喻似珠之物。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兴来下笔到奇景,瑶盘迸洒蛟人珠。”

  • 曲尘

    《周礼.天官.内司服》“鞠衣”汉郑玄注:“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贾公彦疏:“云‘色如鞠尘’者,曲尘不为曲字者,古通用。”本指酒曲所生的霉菌,色淡黄如土,后因以指淡黄色。唐 谷神子《博异志.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源见“子牟恋魏阙”。表示虽不居官,仍然关心朝政。《中国现在记》一回:“他此时虽然是已经挂误,然而一言一动,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思想。”见“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1

  • 长平事

    源见“长平之祸”。指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事。唐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诗:“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