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鸾歌

伯鸾歌

同“伯鸾吟”。金元好问《出都》诗:“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猜你喜欢

  • 以佚待劳

    即“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敌人疲乏之后,相机出击,以挫败敌人。《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佚:通“逸”。《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

  • 胡秦

    旧题汉.苏武《别李陵》诗:“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胡秦,会见何讵央。怆恨切中怀,不觉泪沾裳。”(据《艺文类聚》卷二十九引)西汉.苏武在《别李陵》一诗中,咏一朝别离难再相

  • 东家宋玉

    源见“东墙窥宋”。指东墙窥宋事。喻指对美好事物的渴慕。宋李曾伯《满庭芳.丙午宜兴山间》词:“何为者,东家宋玉,千古叹凄凉。”

  • 樗铅

    源见“樗栎”。又《淮南子.齐俗训》:“铅不可以为刀。”后因以“樗铅”比喻材劣不堪用。常为自谦之词。唐沈亚之《上使主第三书》:“诚以亚之樗铅之材,处不当任可逃,遭此众辱宜矣。”【词语樗铅】   汉语大词

  • 春日载阳

    春:指夏历三月。日:太阳。载:开始。阳:和暖。 形容早春气假由寒变暖。语出《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汉.张衡《东京赋》:“春日载阳,合射辟雍。”主谓 春天的天气开始暖和起来。汉·张

  • 诗教

    用《诗》来教化。《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旧因以温柔敦厚为“诗教”。【词语诗教】   汉语大词典:诗教

  • 潘赋登山

    《文选》卷十三晋.潘安仁(岳)《秋兴赋》:“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西晋文人潘安仁(岳)曾作《秋兴赋》寄寓登山怀远的悲伤心情。后以“潘赋登山”喻咏伤愁思

  • 蠹书虫

    咬书的害虫,转喻读死书的人。韩愈《杂诗》:“古史散左右,读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閒。”閒同“间”。偏正 比喻读死书的人。唐·韩愈《杂诗》:“岂殊~,生死文字间。”△比喻死读书。【词语蠹书虫】

  • 潘郎双鬓

    源见“潘安白发”。谓早生白发,未老先衰。宋晁端礼《水龙吟》词:“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 倚天之剑

    偏正 想象中的靠在天边的长剑。语本战国楚·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唐·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弯落月之弓。”△褒义。用于形容宝剑的威严。也作“倚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