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倒屣延宾

倒屣延宾

同“倒屣迎宾”。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后汉书》曰:“肃宗始修占礼,巡狩方岳。崔駰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叶公之好龙也。可试见。’骃候宪,宪倒屣迎,笑谓骃曰:‘吾受诏交公,何得薄我哉!’遂揖入也。”《后汉书·崔骃列传》亦载,文大略同,“倒屣”作“屣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今译】 后汉时,肃宗读崔骃所奏的《四巡颂》,赞叹不已。他问侍中窦宪:“你知道崔骃吗?”窦宪答道:“班固几次对我说起,还未见过。”肃宗说:“你喜爱班固而忽略了崔骃,真可谓叶公好龙,应该与之见见。”崔骃前去拜访窦宪,窦宪得知倒拖鞋子急忙出迎。又三国时王粲少有异才,蔡邕非常赏识他。当时蔡邕任左中郎将,才学超卓,德高望重,家中常常宾客盈门。他闻知王粲求见,赶快出来迎接,连鞋都穿倒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主人热情待客,宾主情意相投。

【典形】倒屐、倒凫舄、倒屣、倒屣迎宾、倒屣迎、倒屟、倒迎门屣、登门倒屣、引王、迎君倒屣、倒屣相迎。

【示例】

〔倒屐〕宋·陆游《初夏山中》:“野客款门聊倒屐,溪潭照曩一轩眉。”

〔倒凫舄〕 宋·苏轼《送表弟程交知楚州》:“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倒屣〕 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之一:“中郎何为惜,倒屣惊坐宾。”

〔倒屣延宾〕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

〔倒屟〕 唐·皮日休《任诗》:“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屟。”

〔倒迎门屣〕 宋·黄庭坚《送杨驩雁门亲》:“归时定倒迎门屣,问雁安能学度辽。”

〔登门倒屣〕 唐·吴融《偶题》:“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引王〕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延张必于鹜轮,引王终于倒屣。”


猜你喜欢

  • 瓜蔓抄

    指明成祖诛戮建文旧臣,广泛株连无辜的事件。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兵破京师,夺取帝位,是为成祖。而惠帝却没了下落。御史大夫景清想要为惠帝报仇,就在上朝时暗藏利刃,伺机行刺朱棣。结果事情败露

  • 据胡床指点银瓶

    唐.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氏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此诗写少年意气,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旁若无人。后以此用为索酒畅饮、意气豪纵的典故。元.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

  • 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南朝 梁沈约《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亦喻微不足道的空名。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潘鬂。”【词语蜗角】   汉

  • 落梅妆

    源见“梅花妆”。指古代女子描梅花于额上的妆式。前蜀牛峤《酒泉子》词:“凤钗低袅翠鬟上,落梅妆。”

  • 弹琴司马

    源见“琴挑文君”。指倜傥风流之士。清毛奇龄《喜迁莺》词:“待诏公孙,弹琴司马,扶策争游上苑。”

  • 横汾宴镐

    源见“汉武横汾”、“周王宴镐”。指君臣欢宴游乐。唐李適《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诗:“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 凤皇来仪

    同“凤凰来仪”。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舞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见“凤凰来仪”。《警世通言》卷1:“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令人伐之。”【词语凤皇来仪】  成语:凤皇来仪汉语

  • 舜耕历山

    《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传说帝舜曾在历山耕种。后遂用为咏历山或咏耕种之典。唐.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

  • 大鹏激三千

    源见“鲲鹏展翅”。喻指人志向远大。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诗:“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

  • 长庚梦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唐李阳冰《唐翰林李太白诗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曰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后以“长庚梦”喻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