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势均力敌

势均力敌

双方力量相当。《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宋史.苏辙传》:“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钧:同“均”。


并列 均,均等;敌,相当。双方的势力均等,力量相当,不分上下。毛泽东《矛盾论》:“有时候似乎~,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多用于描写矛盾的双方。→旗鼓相当棋逢对手 工力悉敌 智均力敌 ↔众寡不敌 卵石不敌。也作“力敌势均”、“力均势敌”、“力钧势敌”、“势钧力敌”。


【词语势均力敌】  成语:势均力敌汉语词典:势均力敌

猜你喜欢

  • 镆干

    同“干将莫邪”。明徐渭《哭李子》诗:“紫气镆干埋不得,青枫刺绣任成灰。”【词语镆干】   汉语大词典:镆干

  • 望气

    指秦汉方士望气之术:观望天上云气以测知吉凶的征兆。这是以气象附会人事的一种迷信说法。《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汉书.郊祀志》:“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

  • 如坐春风

    《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朱松掞(光庭)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此事又见《伊洛渊源录》。朱松掞受学于程颢处,归去后向人赞叹自己“如坐春风”,意即在温煦可亲的环境中

  • 缑岭吹笙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美妙的仙乐。元 黄景奎《寄题天台杨道士素轩》诗:“琼楼奏乐霓裳冷,缑岭吹笙鹤羽轻。”【词语缑岭吹笙】   汉语大词典:缑岭吹笙

  • 巴字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三《剑南道下》渝州:“《禹贡》梁州之域,古之巴国也。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然则巴国因水为名。”蜀地有阆、白两条河,流向东南,河道曲折如巴字状。后用

  •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丘:孔丘自称。 我真幸运,假若有什么错误,人家一定知道给指出来。 旧时赞美圣贤不隐匿自己过失。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夫子之墙数仞

  • 苏生北海

    同“苏武节”。清顾炎武《千官》诗之一:“千官白服皆臣子,孰似苏生 北海边。”

  • 鱼服困

    源见“白龙鱼服”。指贵从贱游而得祸。清赵翼《淮阴钓台》诗:“与哙伍怜鱼服困,假齐王伏狗烹灾。”

  • 径一周三

    《周髀算经》卷上“句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后因以“径一周三”喻两者相比差距甚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那时觉醒起来的智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

  • 衔杯对刘

    《文选》卷四十七晋.刘伯伦(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唯酒是务……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晋代名士刘伶嗜酒,他著有《酒德颂》,其中有“衔杯漱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