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犯有言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子犯以璧授公子(重耳)曰:‘臣负羁线,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
子犯,是晋公子重耳(晋文公)的舅舅,即晋人狐偃。子犯恐重耳归国为君后,听信他人之言,自己会失去信任甚至得罪,故以欲离去之言进行试探。
唐.韩愈《除官补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此用子犯事表面上自己忏悔罪过,实际是因进忠言获罪而发牢骚。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子犯以璧授公子(重耳)曰:‘臣负羁线,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
子犯,是晋公子重耳(晋文公)的舅舅,即晋人狐偃。子犯恐重耳归国为君后,听信他人之言,自己会失去信任甚至得罪,故以欲离去之言进行试探。
唐.韩愈《除官补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此用子犯事表面上自己忏悔罪过,实际是因进忠言获罪而发牢骚。
同“蜀鹃”。唐杜荀鹤《酬张员外见寄》诗:“啼花蜀鸟春同苦,叫雪巴猿昼同饥。”【词语蜀鸟】 汉语大词典:蜀鸟
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见“战无不胜”。《晋书·苏峻传》:“东西抄掠,多所擒虏,兵威日盛,~,由是义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兵围宋。宋国告急于晋。晋景公打算派兵救援。晋大夫伯宗提出异议。他说,上帝目前正眷祐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也无法与之争锋。河流湖泊都容纳浊泥污水,山林草野也有毒虫
狐丘丈人告诫孙叔敖的故事。《列子.说符》:“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眸( ㄇㄡˊ móu )子:眼珠。瞭( ㄌㄧㄠˇ liǎo ):明亮。 俗谓心正,眼睛就明亮。语出《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聊斋志异.仙人
同“织女河”。明王宠《入消夏湾》诗:“疑觞王母池,误攀织女津。”【词语织女津】 汉语大词典:织女津
源见“季札挂剑”。泛指追悼亡友之物。元戴良《哭汪遯斋二十四韵》:“未悬徐墓剑,空忆汉江纶。”
《左传.僖公六年》:“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楚成王。武城,春秋楚地名,在今河南南阳市北。许男,许国国君,许国封男爵,故称。衔璧,古代人死口含珠玉,此
见“恺悌君子”。《诗经·小雅·青蝇》:“~,无信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