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

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今四川成都),司马相如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其他什么都没有,极为贫困。后以此典比喻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因慕蔺相如为人,故名相如。少时好读书,口吃而善著书,并可击剑、弹琴。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死了丈夫,喜爱音乐,因此司马相如假装与县令相敬重,而用琴声挑逗她。司马相如到临邛(Qlóng穷,今四川邛崃县)来,车马随行,举止大方外貌俊秀;及至在卓氏家中饮酒、弹琴,卓文君私自从门缝中偷看他,心中喜欢而仰慕司马相如,恐怕自己不能配得上。弹琴结束,司马相如便派人重赏卓文君的服侍人,向卓文君转达私衷。卓文君夜间逃出来私奔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赶着马车急返成都,但家中空空,只有四面墙壁竖立。此典又作“壁立”、“成都之壁”、“家无四壁”、“四壁立”、“立壁”、“四壁一身”、“徒四壁立”、“相如四壁”、“四壁”、“长卿四壁”、“马卿壁”、“家徒壁立”。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00页:“文君夜亡(逃跑)奔(旧时把男女不依照礼教规定而相结合称“奔”。又叫“私奔”)相如,相如乃与驰(使劲赶马)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孔文祥云:“徒,空也。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云就此中以安立也。”

【例句】:

晋·左思《咏史》:“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唐·张称《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宋·陈师道《答黄充》:“我无置椎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 宋·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鹴。” 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主谓 家里只有四周墙壁立着。形容家庭极其困难,空无一物。《孽海花》3回:“那时正是~,囊无一文。”△贬义。多用于表示生活穷困方面。→室如悬磬 环堵萧然 一贫如洗 ↔堆金积玉 丰衣足食金玉满堂。也作“家道壁立”、“家徒壁立”、“空徒四壁”、“室徒四壁”。


【典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 (字长卿) 与卓文君彼此爱慕,文君乘夜私奔相如,相如与她一同赶回成都。相如家里空空荡荡,仅有四面墙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多指寒士生涯。

【典形】 壁立、长卿四壁、成都之壁、家四壁、家徒四壁、家无四壁、立壁、马卿壁、四壁、四壁一身、四立壁、徒四壁立、相如四壁、家徒壁、四壁相如、四壁如相如、一穷无四壁、司马归无屋、家徒四立壁、相如壁、四壁环相如、贫无四壁、一身无四壁、四壁立、四壁穷、四壁空。

【示例】

〔壁立〕 晋·左思《咏史》:“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长卿四壁〕 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成都之壁〕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家徒四壁〕 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家无四壁〕 唐·张偁《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立壁〕 宋·陈师道《答黄充》:“我无置锥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

〔马卿壁〕 清·黄景仁《定风波·和余少云》:“杜陵茅,马卿壁,我更无家可归得。”

〔四壁〕 元·关汉卿《窦娥冤》:“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

〔四壁一身〕 宋·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四立壁〕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徒四壁立〕 宋·张孝祥《南山昭庆观音障坐偈》:“地僻寺古,僧无卓锥,空堂岿然,徒四壁立。”

〔相如四壁〕 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鹴。”


【词语家徒四壁】  成语:家徒四壁汉语词典:家徒四壁

猜你喜欢

  • 真讲官

    明代文震孟(1574-1636年),字文起,吴县人。文征明曾孙。天启殿试第一,授修撰。因触忤魏忠贤被廷杖80,贬秩调外,后不赴调而归,削职为民。崇祯元年召为侍读,改左中允,充日讲官。擢升礼部左侍郎,兼

  • 登墙女

    源见“东墙窥宋”。指多情美女。闽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 宁戚叩角

    同“宁戚击角”。唐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诗:“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唐李瀚《蒙求》:“伊尹负鼎,宁戚叩角。”

  • 羲和轮

    同“羲和车”。清魏源《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八:“遂鞭羲和轮,一息万磨旋。”

  • 御沟红

    同“御沟题红”。清徐述夔《五色石.选琴瑟》:“新诗随意补,何必御沟红?”

  • 孟公惊坐

    源见“陈惊座”。形容人负盛名,受人仰慕。明唐寅《侠客》诗:“孟公好惊坐,郭解始横行。”坐,通“座”。【典源】《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陈遵“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请求不

  • 赵鞅叹

    《国语.晋语九》:“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赵鞅,即赵简子。春秋时,赵简子看到鸟雀鱼鳖虽为动物,却能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异自身,他觉得人为动

  • 望同点黛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卷八):“华不(fú)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原是形容华不注山俊秀挺拔,林木青翠,后用于比喻山崖秀色。

  • 幕里红丝

    源见“丝幕牵红”。喻指深闺待字的美女。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词语幕里红丝】  成语:幕里红丝汉语大词典:幕里红丝

  •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其他 怀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怀疑他。《金史·熙宗纪》:“谚不云乎,‘~。’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用于用人方面,谓用人应予充分信任。→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