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强弩之末

强弩之末

弩(nǔ努):利用机械力量射箭之弓弩。此典指强劲弓弩射出之箭,飞行到最后就没有力量了。后以此典比喻本来很强大的力量,到最后衰微,起不了作用。汉武帝时,北方匈奴(游牧民族)派人来汉请求和亲(少数民族首领与汉族封建王朝为达到某种政治意向而通婚),汉武帝交给群臣讨论,有的大臣认为汉朝与匈奴和亲,不过几年,匈奴就违背盟约,不如起兵攻击他。御史大夫(管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仅次于丞相之中央最高长官)韩安国说:“到千里以外去作战,军队不能取得胜利。现在匈奴凭借军马之充足,怀着禽兽般之贪心,迁移如同群鸟快飞,难以制服。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不能认为广阔,拥有它的人众不能算作强大,从上古起就不内属为汉人。汉军到几千里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能以全面优势来制服汉军之弱点。况且强弩发射之箭飞行到末程,箭头也穿不过薄绢了;猛烈狂风吹到最末尾,风力吹不起鸿雁的羽毛。并不是开始不强劲,而是到最后力量衰弱了。进攻匈奴不便利,不如实行和亲。”群臣发言的多数附和韩安国,于是汉武帝允许实行和亲。此典又作“强箭射鲁缟”、“强弩末”、“力穷鲁缟”。

【出典】:

史记》卷108《韩长孺列传》2861页:“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倚恃)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上古不属(不内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pí疲,通“疲”),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最终),矢(箭)不能穿鲁缟(gǎo稿,鲁国出产之一种白色生绢,以轻薄著称);冲风(猛烈狂风)之末,力不能漂(通“飘”)鸿毛(鸿雁羽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例句】:

汉·班固《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唐·韩愈《荐士》:“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 宋·范成大《廛居久不见山》:“俸余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者也。” 明·李东阳《送宋民止绵州学政》:“力穷鲁缟心犹壮,望入蓬山路始难。”


偏正 弩,古代用扳机射箭的弓。末,射程的末梢。强劲的箭,射过一定的射程,便没有杀伤力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衰竭,不能起什么作用了。语本《史记·韩长孺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作“强弩之末”。鲁迅《伪自由书》后记:“礼拜六派文人之在今日,已不敢复以‘礼拜六’的头衔相号召,盖已至~的时期了!”△贬义。 用于形容力量。↔势不可当。也作“强弩末势不能穿鲁缟”、“强弩之极”。


【典源】 《史记·韩长孺列传》:“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 (pi),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汉书·韩安国传》亦载,作“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今译】 汉代韩安国字长孺,在朝廷上论述与匈奴和战事宜时讲,汉军跋涉数千里去与匈奴作战,人马疲惫。犹如强劲的弓弩射出的箭,飞到最后连鲁地的薄绸子也穿不透; 猛烈的风,刮到最后连鸿毛也吹不动。这是因为末尾的力量已变衰弱之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本来强大的力量已经微弱。

【典形】 力穷鲁缟、强箭射鲁缟、强弩末。

【示例】

〔力穷鲁缟〕 明·李东阳《送宋民止绵州学政》:“力穷鲁缟心犹壮,望入蓬山路始难。”

〔强箭射鲁缟〕 唐·韩愈《荐士》:“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

〔强弩末〕 宋·范成大《廛居久不见山》:“俸余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词语强弩之末】  成语:强弩之末汉语词典:强弩之末

猜你喜欢

  • 如火如荼

    荼,指茅草上开的白花;火,红色。如火如荼,原为形容军容之盛,后泛指气势蓬勃旺盛。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在杀了大臣伍员之后,尽管国内连年饥馑,但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仍于公元前482年,率军北上,与晋

  • 揆门相

    《书.舜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后因以“揆门相”为宰相的别称。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吕蒙正〕子从简当奏补,时公为揆门相,旧制,宰相奏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阶……固让

  • 携高李

    唐杜甫《遣怀》诗:“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 李辈,论文入酒垆。”高指高適,李指李白。后以“携高李”指携文友。宋刘辰翁《内家娇.寿王城山》词:“结客少年场,携高 李,闻笛赋游梁。”

  • 玩岁愒月

    同“玩愒”。明 张敬修《张文忠公行实》:“乃当事者玩岁愒月,卒不能以实应。”见“玩岁愒日”。明·周圣楷《张居正本传》:“乃当事者~,卒不能以实应。即敷奏,徒文具耳。”【词语玩岁愒月】  成语:玩岁愒月

  • 唯命是听

    对于命令不敢违抗,绝对服从。《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袒肉牵羊以迎,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又作“唯命是从”。《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

  • 吉光裘

    源见“吉光片羽”。用吉光毛皮制成的衣服。亦泛指极其珍贵的裘服。《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词语吉光裘】   汉语大词典:吉光裘

  • 出奇制胜

    《孙子.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若江河。”后以“出奇制胜”谓用奇兵奇计,用常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手段取得胜利或好效果。唐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

  • 伤鸟闻弦

    同“伤禽畏弦”。宋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诗:“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 著手成春

    唐司空图《诗品》:“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本用来形容诗歌要自然,后借用为誉医生医术之精,与“妙手成春”、“妙手回春”意思相近。见“着手成春”。程小青《催眠术》:“我打了一个哈哈,笑

  • 生申令日

    《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上面所引为《崧高》首章的前四句,意为:山的高大唯独数岳,高峻之极已达天上。啊,岳降下了神灵,生了甫侯和申伯这两个人。甫,是指周宣王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