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惊惶失措

惊惶失措

惊惶:惊慌。失措:举止不正常,失去常态。由于惊恐害怕,而导致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元晖业(?-551年)字绍远,魏景穆皇帝的玄孙。小时阴险刻薄,常与贼寇交往,长大后却折节向学,遍读诸子史传,下笔成文,且极有志向,先后任司空、太尉等官。后来魏室逐渐衰落,高欢、高洋父子势力越来越大,元晖业开始消沉,每日喝酒解忧。北齐天宝二年(552年),他跟随文宣帝高洋到晋阳,一天他在宫门外大骂元韶说:“你还不如一个老妇人,背着玉玺却给别人,为什么不打碎它。我说出这种话来,知道必将被处死,然而你又能再活多久。”文宣帝听到这些话后,便命令处死他。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元孝友。临刑之时,元孝友非常害怕,失去常态。而元晖业却脸不变色,像没事一样。

【出典】:

北齐书·元晖业传》卷28,387页:“天保二年,从驾至晋阳,于宫门外骂元韶曰:‘尔不及一老妪,背负玺与人,何不打碎之。我出此言,既知死也,然尔亦讵得几时!’文宣闻而杀之,亦斩临淮公孝友。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惶失措,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不良倾向。”


述补 惊慌不安,不知所措。钱钟书《围城》3:“收发处给他一封电报,他~,险以为苏小姐的死信,有准会打电报来呢?”△贬义。常用于写人吓得心神不定,举止慌乱。→六神无主 手忙脚乱 仓皇失措 ↔从容不迫 行若无事 应付自如。也作“惊慌失措”、“惊慌无措”、“惊惶无措”。


【词语惊惶失措】  成语:惊惶失措汉语词典:惊惶失措

猜你喜欢

  • 南州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礼遇嘉宾。南州,借指南昌高士徐稚。明 汤式《湘妃引.山中乐四阕赠友》曲之一:“北海宴朝朝布摆,南州榻夜夜铺排。”明夏完淳《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逢人便下南州榻,满座还开

  • 缯贩之士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汉初,灌婴本是睢阳一个贩卖丝绸(缯)的普通人,后佐刘邦定天下,有功,封颍阴侯,成为朝廷大臣。后因以“缯贩之士”为有才能而出身低微者之典。南朝 梁江淹《为萧重让扬州表》:“缯贩

  •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还是有家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应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必担心境内人口太少,应担心境内局势不宁。语出《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三国志.魏

  • 谷口隐

    同“谷口耕”。宋梅尧臣《依韵武平忆玉晨馆》:“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词语谷口隐】   汉语大词典:谷口隐

  • 子光瘖,啬夫喋

    《新唐书.王绩传》:“仲长子光者,亦隐者也。无妻子,结庐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绩爱其真,徙与相近。子光瘖,未尝交语,与对酌酒,欢甚。”子光虽然不能说话,但其品德十分高尚,王绩愿意和他接近,对坐饮

  • 郢客

    源见“曲高和寡”。指歌手、诗人。唐姚合《咏雪》:“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明李东阳《寿祭酒罗先生七十次所寄韵》之二:“郢客高词渐寡和,杜陵新赠怯轻为。”亦借指格调高雅的乐曲或诗文。宋刘克庄《

  • 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甜言美语:指使人特别爱听的话。三冬:指整个冬季。 说好听的话让人听了,就在严冬季节也感到温暖;用恶毒的语言伤害别人,被伤害的人,就在六月暑天也会感到寒冷。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别人行甜

  • 裂地封

    源见“分茅列土”。指分一块土地封给大臣为采邑。《晏子春秋.问上十九》:“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唐元稹《出门行》:“在楚裂地封,入赵连城贵。”

  • 细柳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地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二十里):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

  • 和同

    同“和光同尘”。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唯尚和同,无俟于謇謇。”【词语和同】   汉语大词典: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