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打油诗

打油诗

唐.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之名因此而来。见明.杨慎《升庵诗话》。打油诗是诗体的一种,又称俚俗诗、徘谐诗。后因称通俗诙谐,暗含讥嘲的诗为打油诗,也谦称粗俗之诗为打油诗。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帘卷水西楼,一曲新腔唱打油。”


诗言志,讲究意境、声韵、情感,语言凝练,高度集中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生活。诗的语言,好多都是警句,不少流传于世。

有一种 “诗”,是以俚语写出的,多故作诙谐,且暗含讥嘲之意,这样的诗便叫做 “打油诗”。因为写这种诗的人,很有名的一个人叫张打油,所以这类诗被后世称为 “打油诗”。

张打油是唐代人,曾写有一首 《雪诗》而闻名于世: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见 《庵外集》) ,宋·钱易 《南部新书》亦有所记载。

20 世纪 60 年代初,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有些老师课余种菜以贴补生活,有位老师写了一首打油诗道: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 如今七字都变样: 柴米油盐酱醋茶。”此诗绝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 “师爷”吴稚晖,74 岁时蜗居在重庆,靠卖字维生。有一天,一个留欧的年轻画家因 “稚老”有名而送去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求其为之题词。吴稚晖看不懂,也不喜欢那种抽象画,便题了一首打油诗: “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原来是幅画,哎哟我的妈!”此诗一时流传颇广。

2011 年 1 月 4 日 《武汉晚报》 第 16 版登载了一则消息: 《一首小小打油诗,得到老师的赞扬,9 岁 “差生”突然变成了好学生》。9岁小学生的打油诗如下: “小小的我真调皮,不爱看书和学习; 天天回家看电视,不做作业不写字。”因为 “真实、生动”,老师批了“很好”,该生受到鼓舞,变得懂事爱学习而大有进步了。看来,“打油诗”还有些作用啊。

关于 “打油诗”还有两个小故事哩。一个说的是从前有个读书人写了首 《夜归》诗: “半夜三更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老婆妻子夫人问: 你是哪个何人谁?”不用解释就很明白了: 半夜、三更、子时为同一时; 关门、闭户、掩柴扉为同一事; 老婆、妻子、夫人为同一人; 哪个、何人、谁为同一问。三纸无驴,可博一笑。

另一个说的是雪天四人避雪于庙,其中一个秀才说 “大雪纷纷落地”; 一个商人接着说 “都是皇家瑞气”; 一个富人说 “再下三年何妨”; 最后一人是个乞丐,气愤地接着说道 “放你妈的狗屁”! 此“打油诗”亦为诙谐可笑而解气。


【词语打油诗】   汉语词典:打油诗

猜你喜欢

  • 韩信登坛

    指萧何建议刘邦设立拜将坛,以隆重之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以此典比喻授以要职,委以重任。当时,萧何问刘邦究竟作何打算?汉王刘邦说:“我也想要向东方发展呀,怎么能够闷闷不乐地老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如果

  • 榆枋

    源见“榆枋之见”。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唐 赵中虚《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芳字》诗:“早蝉清暮响,崇兰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复控榆枋。”宋王曾《矮松赋》:“鸾乍迷于枳棘,鷃每悮于榆枋。”【词语榆枋】

  • 麒麟绝句

    源见“绝麟”。谓孔子绝笔于“获麟”,用作咏笔的典故。唐李峤《笔》诗:“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 大槐枕

    源见“南柯梦”。借指睡梦。元揭傒斯《宿华盖山赠赵尊师》诗:“我有大槐枕,相见东蓬莱。”

  • 珠槃玉敦

    同“珠盘玉敦”。柳亚子《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诗:“珠槃玉敦行人节,棘地荆天故国墟。”并列 槃、敦,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语出《周礼·天官·玉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

  • 百两迓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汉.毛氏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者百乘。”东汉.郑玄笺:“御,迎也。”百两迓,即百辆车迎迓,由“百两御”来。上面所引

  • 各在天一涯

    涯:边际。 表示双方相隔遥远。语出《文选.古诗一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 拔赵易汉

    源见“拔赵帜易汉帜”。喻指使敌军起义反正。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赵易汉。”见“拔帜易帜”。【词语拔赵易汉

  • 合浦珠还

    比喻以有德行为来感动万物,连走失的蚌也返回原处。又用于比喻人去复返或东西失而复得。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是当时著名廉吏。安帝、顺帝时,曾任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太守。当地不产五谷,但

  • 九折臂

    《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本指人屡次折臂,经用多种方药医治,自己也就成了良医。后来引申为比喻阅历广,经验丰富。与“三折肱”意义相同。参见“三折肱”条。见“三折肱为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