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青女”。明袁宏道《雁字》诗:“青腰玉女霜前牍,大翮先生化后身。”
源见“涸辙之鲋”。谓身处困境,急待救援。明徐渭《送某人之台州》诗:“木吏愁难付,波臣槁欲穿。”
源见“子牟恋魏阙”。指入朝。唐皇甫曾《酬窦拾遗秋日见呈》诗:“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源见“惠休才”。美称高僧,诗僧。唐卢纶《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诗:“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五代齐己《题中上人院》诗:“欠鹤同支遁,多诗似惠休。”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晋.杜预注御龙氏:“谓刘累也。”春秋晋国范匄的祖先在商朝时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音贵)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句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词作,语言清丽,色调鲜明,意境幽美,后世常被引用或化用。用为表达隐逸
同“巴人下里”。唐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巴里》之曲,有厪圣怀,皆微臣之罪也。”【词语巴里】 汉语大词典:巴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战国时燕国的名将乐毅,都是辅弼之才。后遂用为济世之才的典故。唐.李白《赠何
源见“旗亭画壁”。指诗人雅会,饮酒赛诗。清蒋春霖《渡江云》词:“春风燕市酒,旗亭睹醉,花压帽沿香。”
同“钩辀格磔”。唐韩愈《杏花》诗:“鹧鸪钩辀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唐刘禹锡《蛮子歌》:“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词语钩辀】 汉语大词典:钩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