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趁敌方没有准备发动进攻,行动出乎敌方意料之外。 形容用兵作战,出奇制胜。语出《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三国志.吴志.孙静传》:“(王)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三国演义》五六回:“虚名取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亦引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后汉书.庞参传》:“参上书曰:‘……然后蓄精锐,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也单引〔出其不意〕。《南史.梁武帝诸子传.邵陵携王纶》:“将军赵伯超请从径路直指钟山,出其不意,纶从之。众军奄至,贼徒大骇。”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三.余樵隐》:“余玠不知事君之礼,帅蜀无功,陛下何不出其不意召之?”


其他 趁敌方没有防备发动进攻,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三国演义》56回:“虚名取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也。”△褒义。用于描写战术。


【词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成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汉语词典: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猜你喜欢

  • 劳燕分飞

    《乐府诗集》卷六十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伯劳,鸟名,据说此鸟性喜独栖。黄姑、织女,均为星宿名。黄姑星一说指河鼓星,在牵牛北;一说即牵牛星,从诗意度之,似释牵牛星为善。古

  • 以退为进

    汉代扬雄《法言.君子》:“请问退进。曰:‘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原指以逊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多用作以表面退让的姿态作为进攻的手法。偏正 原意是以谦逊退让取得德行的进步。汉·扬雄《法言·君子

  • 隍鹿

    源见“蕉鹿梦”。喻梦幻虚无。宋文天祥《挽龚用和》诗:“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词语隍鹿】   汉语大词典:隍鹿

  • 文通残锦

    源见“残锦”。比喻残剩的才思。亦以谦称自己的诗文。清赵翼《偶有遗忘问之稚存辄录示原委》诗:“欲将文通残锦赠,君才自有天机縠。”主谓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语本《南史·江淹传》载: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

  • 千株橘

    同“千头木奴”。唐孟浩然《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诗:“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 敲骨剥髓

    同“敲骨吸髓”。《封神演义》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如令兄者。”见“敲骨吸髓”。【词语敲骨剥髓】  成语:敲骨剥髓汉语大词典:

  • 蜀桐

    《水经注.渐江水》引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晋武时吴郡 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言,声闻数十里。刘道民诗曰:‘事有远而合,蜀桐鸣吴

  • 分茅锡土

    同“分茅列土”。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见“分茅赐土”。宋·杨亿《旧将》:“~传家牒,钟鼎还须为勒铭。”【词语分茅锡土】  成语:分茅锡土汉语大词

  • 散材

    源见“樗栎”。谓无用之木。多喻无用或不为世用之人。唐施肩吾《玩手植松》诗:“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宋苏轼《东山浮金堂戏作》诗:“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词语散材】   汉语大词典:散材

  • 荃察

    《楚辞.离骚》:“荃(注:香草名,即荪)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齌>,音jì,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