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方进坏陂

方进坏陂

方进:翟方进,字子威,汉成帝时丞相。陂(bēi卑)):围有堤障的水泽。汉成帝时,河南汝阳有一名叫鸿隙的水泽,因为有它的润泽与灌溉,汝阳郡土地丰饶肥沃。后来,因关东地区几次洪水泛滥,鸿隙陂积水四溢,造成灾害。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商议,决定派遣官员前去考察,认为把陂水泄放掉,能扩大肥美的耕田,还能省却修堤防洪的花费,清除水患,就上奏成帝,将鸿隙陂水排泄掉了。到了翟方进失势后,当地百姓就把一切罪恶都推到翟方进身上。说翟方进本想占有陂下良田,因未能得逞才上奏皇帝把陂水放干的。到了王莽专权时,汝阳郡常闹旱灾,人们又怨恨当年下令放掉陂水的翟方进。当地童谣唱道:“放掉陂水的是谁?就是那个翟子威。使我只能吃上豆芋羹。反来复去反来复,陂泽应当再恢复。此言是谁来指点?天上飞来两黄鹄。”后以此典言兴修水利,或咏世事无常,得失易变。

【出典】:

汉书》卷84《翟方进传》3440页:“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例句】: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宋·陆游《复湖》:“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宋·陆游《南池》:“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宋·陆游《长安道》:“人生易尽朝露晞,世事无常坏陂复。” 宋·范成大《围田叹四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明·汤显祖《寄前太守胡公》:“谁言去后陂当复,正忆年时榻每悬。”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吴中开淞江》:“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典源】《汉书·翟方进传》:“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 (bei),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椽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 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 两黄鹄。’”

【今译】 汉时,汝南有一片湖水名鸿隙大陂,靠它的灌溉,郡中土地丰饶。成帝时,关东几次发大水,陂水溢流为害。翟方进为丞相,派遣下属视察,认为把陂水放掉,留下的土地肥沃,可省去堤防的费用又没有水患,于是上奏将陂水放去。及到翟氏失势,乡里百姓追究他的过恶,说翟方进本是要占有陂下的良田,因得不到才上奏放掉陂水。到了王莽时当地常闹旱灾,郡中怨恨翟方进,有童谣唱道:“坏陂的人是谁,翟子威是他的名,让我只能吃豆饭和芋羹。反覆再反覆,陂水终当再恢复。这话谁来说? 天上两黄鹄。”

【释义】 后以此典指兴办治理水利;或用以事物反覆; 或以“芋魁饭豆”等指粗粝的饭食。

【典形】 陂坏当复、复陂谣、羹芋魁、鹄陂、两鹄、两黄鹄、芋魁饭豆、思两鹄、平陂往复、双黄鹤。

【示例】

〔陂坏当复〕 宋·陆游《复湖》:“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复陂谣〕 宋·范成大《围田叹四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羹芋魁〕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吴中开淞江》:“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鹄陂〕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两鹄〕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两黄鹄〕 宋·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芋魁饭豆〕 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猜你喜欢

  • 传言失指,图景失形

    指:意思、意图。景:古“影”字。 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失去了原意,身影经过描画以后也改变了原形。 表示事物经过转手,容易失实。语出《孟子外书.孝经篇》:“传言失指,图景失形,言治者尚覈实。”汉.应劭《

  • 琴高借双鲤

    同“琴高乘鲤”。宋刘筠《赤日》诗:“争得琴高借双鲤,暂游姑射对冰姿。”

  • 阿咸

    《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抅,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咸与籍居道南。……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三国魏晋时阮咸很有才名,与叔父阮籍关系很好,阮籍称侄儿阮咸为阿咸。后人遂以阿咸为侄儿的

  • 观河

    同“观河面皱”。清钱谦益《再次茂之他字韵》:“迟暮将离无别语,好将白发喻观河。”【词语观河】   汉语大词典:观河

  • 行潦

    《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郑玄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于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齐洁之诚以荐之故也。”后因以“行潦”指

  • 谢氏逢素女

    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五:“晋安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

  • 度日如岁

    过一天如过一年。形容日子难过。也作“度日如年”。出自五代张希崇之事迹。张希崇(888-939年)字德峰,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人。唐哀帝天祐年间投燕帅刘守光,升至裨将。后唐庄宗时仍为边将,后被契丹元帅

  • 医国手

    同“医国妙手”。周贞亮《病笃改号顿迟有诗索和戏为俳体》:“大药兼逢医国手,朽株亦有困人时。”

  • 刿目鉥心

    刿:( ㄍㄨㄟˋ guì ):刺伤。鉥( ㄕㄨˋ shù ):用针刺。 伤目刺心。 犹言“呕心沥血”。语出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虽复穷

  • 焚膏继晷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连动 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