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

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清楚。原作“旁观见审”。出自唐元行冲之语。元行冲(653-729年),名澹(dàn淡),以字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进士及第。累迁通事舍人,太常少卿。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但他志在著作,不愿任此类职务,遂改任弘文馆学士、国子祭酒等职。曾编过《魏典》三十篇,并为唐玄宗自注的《孝经》和魏徵所著《类礼》一书撰义疏。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为此,他又著《释疑》篇以自释。其中便曾讲到“往往当局者迷惑,而‘傍观见审’。”后人遂作“旁观者清”。

【出典】:

旧唐书》卷102《元行冲传》3179页:“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55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6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语出《红楼梦》55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费宏达《女人们》:“常言道当事者迷,~,自己怎么给粘糊了。”△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洞若观火 ↔当事者迷。 也作“傍观者清”。


【词语旁观者清】  成语:旁观者清汉语词典: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吹篪老妪

    源见“夜月吹篪”。指凄苦行乞的贫妇。清董元恺《十二时.吴门冬夜示任青际》词:“击筑盲人,吹篪老妪,清泪余铅水。”

  • 春月胜秋月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元祐七年正月,东坡先生在汝阴州,堂前梅花大开,明色鲜霁,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3年)正月,苏轼在颍

  • 服食

    服食丹药,道家修养法。秦汉时方士多以吞服丹汞可以求仙或长生,是一种荒诞的说法。《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词语服食】   汉语大词典:服食

  • 乌鸟私情

    古时传说,小乌鸦翅膀长成,就会为父母衔食,以报哺养之恩。因而用“乌鸟之情”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也称“乌鸟私情”。李密,字令伯,父母早亡,祖母刘氏抚养其长大,博涉群书,机警善辩,而又至孝,蜀汉封之为太子

  • 昊天不吊

    《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谓苍天不怜悯保佑。后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汉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诔》:“昊天不吊,降此残殃。”主谓 上天不保佑。语本《诗·小雅·节南山》:“不吊

  • 阳城笑

    源见“东墙窥宋”。指美女迷人的笑。唐李商隐《镜槛》诗:“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词语阳城笑】   汉语大词典:阳城笑

  • 哭阴山

    汉元帝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把后宫美女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单于很高兴,上书说:“我保证东起上谷(今河北怀来),西止敦煌(今属甘肃),这漫长的边境地区的长久安定。请撤回汉朝守边的将士,让天下人享有永久的太

  • 莱芜甑

    同“莱芜甑釜”。南朝 梁吴均《赠周兴嗣》诗之一:“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词语莱芜甑】   汉语大词典:莱芜甑

  • 鸢堕

    同“鸢跕”。宋陆游《久病灼艾后独卧有感》诗:“计出火攻伤老病,卧闻鸢堕叹蛮烟。”元刘诜《题文山衡阳跃马图》诗:“重瞳悲歌泣虞美,伏波眼穿鸢堕水。”【词语鸢堕】   汉语大词典:鸢堕

  • 五城十二楼

    《史记.孝武本纪》:“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注:应劭曰,五城十二楼在昆仑玄圃,是仙人所居之处。执期,为地名),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