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镜不疲

明镜不疲

世说新语.言语》:“孝武将讲《孝经》(孝武,指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谢公,指谢安。孝武帝讲《孝经》,谢安、谢石等及袁羊、车胤、陆纳、卞耽、王混、袁宏在讲经时,各自有所执事,为了防备提问,故先在私庭中进行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车武子,即车胤。他屡次向谢安等请教,自己感到太麻烦别人了),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殚于惠风?’”注:晋袁乔字彦升,小字袁羊。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将在某日讲论《孝经》,大臣谢安、谢石、车胤、袁羊等人都事先在私庭进行讲习,以备提问。车武子有不明白的地方,每每向二谢请教,他自己感到不问就会对经义搞不清楚,遗失了思想教益;老问又觉得太麻烦人家。当他向袁羊表露了这番心思时,袁认为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认为向别人求教,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不会感到厌烦的,好比一面明亮的镜子,人临镜而照千百次,镜也不会感到厌烦疲惫,照样清晰映出你的尊容;清泠的泉水即使时时被和风吹拂,它非但不惧,反而更感到温煦:这与向人求教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因以“明镜不疲”比喻智者诲人不倦。

《佩文韵府》卷四下支韵“不疲”下引刘孝绰文句“明镜屡照而不疲,洪钟待叩而斯应。”


【词语明镜不疲】  成语:明镜不疲汉语词典:明镜不疲

猜你喜欢

  • 胡琴击碎

    源见“市中碎琴”。谓设法见知于世。清徐釚《贺新凉.旅况自遣》词:“五陵年少都通显。叹狂生,胡琴击碎,唾壶敲扁。”

  • 山呼

    同“山呼万岁”。元关汉卿《玉镜台》四折:“山呼,共谢得当今主。”【词语山呼】   汉语大词典:山呼

  • 敛怨

    《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后以“敛怨”谓招惹怨恨。唐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不得赊取抑配,因兹敛怨扰人。”《宋史.河渠志一》:“或物以输官,或人方在路,未及兴役,寻已罢

  • 王褒雅音

    雅音:高雅美好的音律。王褒字子渊,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西汉辞赋家。汉宣帝刘询喜欢创作诗歌,想要振兴诗歌韵律,丞相魏相推荐通晓音律的各地人材,宣帝召见并任命为待诏。益州刺史王襄想要对百姓进行风俗教

  • 沉冥客

    借指谪居隐迹之人。唐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 “自哂沉冥客,曾为献纳臣。” 参见:○沉冥子

  • 大风词

    同“大风歌”。唐 林宽《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词语大风词】   汉语大词典:大风词

  • 口碑载道

    源见“有口皆碑”。形容群众到处称颂。明张煌言《甲辰九月感怀在狱中作》诗:“口碑载道是还非,谁识蹉跎心事违?”《郁达夫日记.半日的游程》:“我们的出品,非但在本省口碑载道,就是外省,也常有信来邮购的。”

  • 介胄生虮虱

    见〔甲胄生虮虱〕。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文武:周文王、武王。布:展布,陈列。方策:典籍。 周文王武王的施政主张,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意谓国家重大政事,都有陈规可循。语出《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

  • 太憨生

    唐.颜师古《隋遗录》:“炀帝幸江都,洛阳人献合蒂迎辇花,帝令御车女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时召虞世南草《征辽指挥德音勅》于帝侧,宝儿注视久之,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