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祐三槐

王祐三槐

王旦之父王祐在庭前手植三棵槐树,以示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比喻对子孙的厚望和信赖。王旦(957-1017年)字子明,大名莘县(在今山东境)人,宋太宗太平兴国进士。其父王祐为尚书兵部侍郎,在汉、周之际以文章显名。入宋,事太祖、太宗。王祐为官心地纯正。他曾说服杜重威不要反叛汉室,拒绝了卢多逊伤害赵普的计谋,以百口之家申明和担保符彦卿无罪,为世人称道。起初宋太祖命他出使魏州,曾许以王溥(宋初位司空)官职。回朝后,因以百口明符彦卿冤,反而被贬。亲戚朋友都给他开玩笑说:“猜想你要作王溥官职。”王祐笑笑说:“我虽没有做,但我的二儿子王旦必定能做。”特地在庭前栽了三棵槐树,说:“将来我的子孙一定会有位至三公者。”果然被他言中:王旦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同知枢密院事,一年后拜参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苏东坡曾为作《三槐堂记》。

【出典】:

宋史》卷282《王旦传》9542-9543页:“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例句】: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2《九佳》:“禹钧五桂,王祐三槐。”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晋公堂下植三槐,相臣地位。”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卷4《花木》:“王祐知子必贵,手植三槐。”


猜你喜欢

  • 六双

    《史记.楚世家》:“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矢之发,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见鸟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

  • 孤云野鹤

    同“闲云野鹤”。明李贽《喜杨凤里到摄山》诗:“今日还从江上来,孤云野鹤在山寺。”并列 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过着闲散生活。唐·范摅《云溪友议》卷6:“娄吕二生,~,不知栖宿何处。”明·李贽《喜杨凤里到摄

  • 摴蒲百万

    同“百万呼卢”。清王士禛《丹徒行吊宋武帝》诗:“摴蒲百万皆人豪,龙行虎步非凡理。”

  • 螳螂向蝉

    《后汉书.蔡邕传》:“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通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叹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同返)。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刚

  • 笑杕杜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回(或作迥、逈)判语有用‘杖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

  • 平步青云

    同“平地青云”。宋袁文《甕牖闲评》卷三:“廉宣仲高才,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壻,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见“平地青云”。林深《御制家谱》:“这些由布衣草民白衫秀士经数千日寒窗苦读终于~踏玉阶到了这里

  • 藏山夜半失

    同“藏舟去壑”。宋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藏山夜半失,鸟合归星散。”

  • 戏彩称觞

    源见“老莱娱亲”。谓穿着彩服向父母举酒祝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闱放榜,上母寿戏彩称觞。”

  • 冯驩券

    源见“冯谖市义”。借指债券,契约。明许自昌《水浒记.约婚》:“他怎敢妄思量焚那冯驩券。”【词语冯驩券】   汉语大词典:冯驩券

  • 断虀画粥

    《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生二岁而孤”原注引宋魏泰《东轩笔录》:“公(范仲淹)少与刘某上长白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腌菜)数十茎,[⿱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