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指只有经过困苦的磨炼,才能使意志坚强,促使事业成功;而饱食终日,则只能销磨意志,一事无成。孟子说,舜是由一个农夫而发迹的,傅说是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提拔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行列中被举荐上来的,孙叔敖是从海边僻远的地方被选用的,百里奚是从畜牧业主的奴隶中赎出来的。所以,上天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那些人的肩头上,一定先要使他们遭受种种困难的折磨,使他们精神上遭到打击,筋骨劳累,肚肠饥饿,身无分文,百不如意,使他们意志受到磨炼,由此而增加他们平时所不能具有的能耐。一个人只有经过多次错误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才能改过自新,走上正路;只有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各种思虑,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在痛苦的磨炼过程中,表现为形容憔悴的颜色,发出悲歌慷慨的声音,然后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一个国家如果内无知法之臣和能为国君左右手的士子,对外又缺乏敌人入侵的远虑,常常是要灭亡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人为什么在忧患中能够得到生存,而在安逸快乐中却遭到毁灭的道理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其他 忧愁祸患能磨炼人,使人奋发而活着;安逸快乐使人丧志堕情,沉迷昏庸而致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儿女英雄传》30回:“又道是‘~’,古人何必无端的作此等危言,未必不有见于此。”△用于教育方面。


【词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汉语词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猜你喜欢

  • 富贵自有

    源见“蔡泽年寿”。表示有才之人必得显贵。宋辛弃疾《西江月.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词:“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 娥。”

  • 秦穆杀三良

    《左传.文公六年》:“秦伯 任好(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的篇名。其《诗》序云:“《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

  • 谈柄

    一作“讲塵( ㄓㄨˇ zhǔ 主)。谈话的时候手执麈尾,故称谈柄。清代高士奇《天禄志余》:“近人以口实为谈柄,或云笑柄,非也。古人清谈,多执麈尾,故有谈柄之名。《传灯录》栖云寺大朗法师每谈论,手执

  • 才贯二酉

    源见“二酉”。形容富于才学。《镜花缘》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主谓 贯,贯通。二酉,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县,传说两山山洞中藏书很多。才能可以通

  • 垂缰之报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䯄马(䯄,音guā,黑嘴的黄马),堕而落涧,追兵几至,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控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援(《艺文类聚》卷九引作“授”,

  • 清风不用钱

    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后以“清风不用钱”谓良辰美景,取之在我,用之无竭。宋杨无咎《清平乐.熟水》词:“归去北窗高卧,清风不用论钱。”

  • 圯下传书

    源见“圯桥进履”。指黄石公在圯桥传兵法于张良事。宋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诗:“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空同问道山。”

  • 卞和知

    源见“和氏之璧”。指知才之士,独具慧眼。唐刘商《殷秀才求诗》诗:“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 氓廛

    《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赵岐注:“廛,居也。”因以“氓廛”指民家住房。明宋濂《遯耕轩记》:“署居与氓廛孰安?章绶与民服孰华?”【词语氓廛】   汉语大词典:氓廛

  • 有备无患

    事先有准备,可免忧患。《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规:规劝。并列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