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后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并列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致危险。语出《老子》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吾闻‘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褒义。用于劝诫为人方面。也作“知止不殆”、“知止不辱”、“知止不辱,知足不殆”、“知足不殆”、“知足不辱”、“知足知止”。


【词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成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猜你喜欢

  • 倒屣迎王粲

    源见“倒屣迎宾”。谓热情迎接才士。宋惠洪《送季长之上都》诗:“门前车马气如云,知谁倒屣迎王粲。”

  • 不足为外人道

    不可给外面人说。 指不要把有关事情告诉局外人。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老舍《四世同堂.四九》:“可是,寡妇与寡妇,即使是偶然的相遇,也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同情。”钱

  • 操赢致奇

    同“操奇逐赢”。清王韬《平贼议》:“商人既能操赢致奇,转输乎远方,以供中国,则市无不足矣。”见“操奇逐赢”。【词语操赢致奇】  成语:操赢致奇汉语大词典:操赢致奇

  • 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说:“出苗而不吐穗扬花的庄稼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灌浆结果的庄稼也是有的。”这是孔子痛惜弟子颜回早死而发的感叹。故后用为人未成长而早

  • 还带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节操》:“裴晋公(裴度)质状渺小,相不入贵……公时造之(相面人)问命,相者曰:‘……若不至贵,即当饿死……’”后偶游香山封,拾得一妇人所遗失的一缇䌌,内有玉带二条,犀带一条

  • 巫山十二峰

    参见:十二峰【词语巫山十二峰】   汉语大词典:巫山十二峰

  • 卧理淮海

    同“卧淮阳”。唐刘禹锡《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行当衰暮日,卧理淮海边。”

  •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思:助词。 原意是四面八方,无不服从周王朝。 后引中为某种道理为四方所信奉。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韩诗外传》卷五:“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

  • 华表歌

    源见“辽东鹤”。指丁令威化鹤返乡、感叹人事变迁之歌。明高启《丁令威宅》诗:“千年宅废但遗井,何处更闻华表歌?”

  • 濯缨翁

    源见“沧浪濯缨”。指志行高洁的隐者。唐白居易《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