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神丛

神丛

战国策.秦策三》:“应侯谓昭王曰:亦闻恒思有神丛与?恒思有悍少年,请与丛博,曰:‘吾胜丛,丛籍我神三日;不胜丛,丛困我。’乃左手为丛投,右手自为投,胜丛。丛籍其神,三日,丛往求之,遂弗归。五日而丛枯,七日而丛亡。今国者,王之丛;势者,王之神。籍人以此,得无危乎?”鲍彪注:“灌木中有神灵托之。”吴师道补正:“《墨子》:‘建国必择木之修茂者,以为丛位。’《史》:‘丛祠。’《索隐》云:‘高诱注云:神,祠;丛,树也。’”后用以比喻仗势的权臣。《明史.黄道周传》:“内廷诸臣敢诳陛下者,必不在锥刀泉布之微,而在阿柄神丛之大。”清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使非四方税榷太监扰其下,主兵太监掣其外,司礼太监神丛阿柄倒其上,则虽有大兵大役之加派,民不致乱也,虽有北鞑南倭之侵轶,兵不致亡也。”


【词语神丛】   汉语词典:神丛

猜你喜欢

  • 赤九

    《后汉书.耿纯传》:“时真定王 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瘿扬为主。’”李贤注:“汉以火德,故云赤也。光武于高祖九代孙,故云九。”后因以“赤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清 丘逢甲《岁暮杂感》诗:“终见

  • 一误再误

    《宋史.魏王廷美传》:“他日,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后谓屡犯错误为“一误再误”,亦谓不容许再犯错误为“一误岂容再误”。并列 屡犯错误,或屡次耽误。语本《宋史·

  • 外孙幼妇

    源见“绝妙好辞”。指隐语、谜语。孙为霆《满庭芳.自题谜稿》曲:“竹西社冷,良宵客散,忍话春灯,外孙幼妇谁能省?”

  • 不嫁惜娉婷

    娉婷( ㄆㄧㄥ ㄊㄧㄥˊ pīng tíng ):美好貌。 可惜美貌佳人迟迟尚未出嫁。 比喻士人怀才不遇。语出唐.杜甫《喜薛据毕曜迁官》:“唤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杨伦笺注:“叹二子好学而贫,

  • 猗顿赀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猗顿用盬盐起。”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孔丛子》:“猗顿,鲁之穷士也。……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

  •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诺:应诺。 父亲召唤,来不及应诺,马上就起身;君主召唤,不等待车马驾好就先走了。 意谓对君父的召唤,迫不及待地趋赴。表示恭敬之至。语出《孟子.公孙丑下》:“《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 櫑具

    《汉书.隽不疑传》载:汉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督课至勃海,时隽不疑为郡文学,胜之闻其贤,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古

  • 抱木死

    《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史记.鲁仲连列传》唐.张守节《正义》注引《韩诗外传》:“姓鲍,名焦,周时隐者也。饰行非世,廉洁而守,荷担采樵,拾橡充食,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子贡

  • 止渴饮鸩

    参见:饮鸩止渴见“饮鸩止渴”清·壮者《扫迷帚》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词语止渴饮鸩】  成语:止渴饮鸩

  • 霞帔

    《新唐书.司马承祯传》:“〔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唐刘禹锡《和令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