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神州陆沉

神州陆沉

神州:指中国。陆沉:国土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谯国龙元(今安徽省怀远县西)人,晋明帝婿。庚翼死后,继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出兵灭成汉,后率兵北伐入关中,以军粮不足而还。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再次率师北上,征途中,与诸将登平乘楼,眺望中原大地,慨叹说:“使国土沦丧,化为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等人不能不负其罪责。”(王衍:事迹见前“信口雌黄”条)在桓温的率领下,终于攻下洛阳。

【出典】:

晋书》卷98《桓温传》2572页:“温自江陵北伐……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例句】:

宋·朱熹《感事书怀十六韵》:“胡虏何年盛?神州遂陆沉。” 宋·陈经国《沁园春·丁酉岁感事》:“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宋·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 宋·胡世将《酹江月》:“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清朝野史大观·卷四·原拳匪之乱》:“以区区康有为、大阿哥之故,几使神州陆沉,而爱新觉罗之祀,亦不二十稔而斩,是可谓太息者也。” 邹容《和西狩》:“中原久陆沉,英雄出隐沦。”


主谓 陆沉,陆地沉没。以中国陆地沉没来比喻中国的国土被敌人占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温)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百年丘墟,王夷甫(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清朝野史大观》卷4:“几使~……是可为太息者也。”△用以描述国土沦陷。→国破家亡↔国泰民安


【典源】 《世说新语·轻诋》:“桓公(温)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 (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桓温传》亦载。

【今译】 西晋末年,北方刘曜攻占洛阳、长安,西晋灭亡。次年,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朝中许多大臣希望收复中原失地,然而一直未实现。一次,大臣桓温与属下同乘大楼船,在江中北眺中原,不禁慨然说:“国土沉沦,百年基业成为荒丘废墟,身居宰辅之位的王衍等人只思自全,清谈误国,不能不承担责任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国土沦丧,内心忧愤。

【典形】 百年陆沉、陆沉深恨、神州百年、神州沉陆、神州陆沉、夷甫诸人、神州陆地沉、人说王夷甫、夷甫清谈。

【示例】

〔百年陆沉〕 宋 · 陈经国 《沁园春》:“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陆沉深恨〕 清·夏敬观《八声甘州》:“对沧洲潮吞夕卷,恐陆沉深恨有难言。”

〔神州百年〕 清·丘逢甲《将之岭东劝学》:“神州百年感桓温,广武一叹同阮籍。”

〔神州沉陆〕 宋·辛弃疾《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神州陆沉〕宋·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夷甫诸人〕 宋·陆游《夜登千峰榭》:“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


【词语神州陆沉】  成语:神州陆沉汉语词典:神州陆沉

猜你喜欢

  • 完镜

    源见“破镜重圆”。喻指夫妻重逢。明单本《蕉帕记.相逢》:“喜麻姑此日飞符,使乐昌今朝完镜。”【词语完镜】   汉语大词典:完镜

  • 应弦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箭术高超有力,武艺高强。清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右君.射虎图》诗:“应弦饮羽目一瞚,拉押雨血摧风毛。”

  • 闰黄杨

    源见“黄杨厄闰”。指诗文等没有长进。宋陆游《春晚村居》诗:“身世已如风六鹢,文章仍似闰黄杨。”

  • 汉南柳

    源见“桓公柳”。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元 赵孟?《次韵周公谨见赠》:“却笑桓公言,凄然汉南柳。”

  • 终军弃?

    《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

  •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表示不随流俗,敢于对处于逆境中的才士表示怜惜。语出唐.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汪曾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光明日报》1993年6月26日):“而且有那

  • 君平卖卜

    卜(bǔ补):占卜,即算卦,预测吉凶。西汉隐士严君平,蜀地人,常在成都市上卖卜算卦。每天只占卜几卦,得百文钱,只要够一天的花销就收摊,关门下帘,专心研究《老子》。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遵照老子、庄子思

  • 一分筝音,二分琵琶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于頔令客弹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筝音,二分琵琶,绝无琴韵。’”唐.于顿嫂能知音通律,曾一次评论说:倘合奏之乐为三分音响,其中一分是筝音,二分是琵琶音,并无有琴的声韵。

  • 方邵

    同“方召”。《宋书.王镇恶传》:“〔镇恶〕实扞城所寄,国之方 邵也。”隋卢思道《劳生论》:“方 邵重臣,外扬武节。”【词语方邵】   汉语大词典:方邵

  • 唇枪舌剑

    唇如枪,舌似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犀利。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明.王玉峰《焚香记.羡德》:“姻事空言,慢使唇枪舌剑。”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