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触类旁通

触类旁通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触类旁通,启发实多。”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


连动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也可以类推了解同类的问题。语本《易经·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金沙水《从终点开始》:“梅经理十分惊讶,感到小伙子不仅有丰厚的高等数学的基础,而且在整个数学领域中,有相当敏悦的~的能力。富有一种特殊的数理分析的气质。”△褒义。描写人有智慧,学习方法高明。→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 ↔一窍不通 百思不解。 也作“触类而通”。


【词语触类旁通】  成语:触类旁通汉语词典:触类旁通

猜你喜欢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后因以“仰不愧于天俯不作

  • 谢傅围棋

    源见“围棋赌墅”。指谢安临敌镇定、从容下棋事。清赵翼《读史》诗之三:“谢傅围棋虽故事,曹参醇酒是何时?”

  •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废弃,才提倡仁义。 古代道家认为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没有提倡的必要。提倡仁义,是病态社会中的反常现象。语出《老子》一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晋书.隐逸传.范粲附子乔

  • 朝爽

    同“朝来爽气”。明王思任《村雪坞成》诗:“春明无梦到,朝爽有樽开。”【词语朝爽】   汉语大词典:朝爽

  • 夷陵火

    《史记.白起传》:“攻楚,拔郢,烧夷陵。”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按:夷陵为楚王陵墓之名。夷陵,春秋时楚先王的墓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将白起击破楚军,曾焚烧

  • 空穴来风

    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句:即“勾”,曲也。来巢:是说枳树多曲枝,因而鸟来作巢。空穴:指门户的空隙。“空穴来风”原指门户孔空,风善从入。后比喻

  • 彭黥葅醢

    《文选》卷四十一李少卿(陵)《答苏武书》:“昔萧樊囚挚,韩彭葅醢。”《史记.黥布列传》:“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

  • 中原失鹿

    源见“中原逐鹿”。喻国土沦陷。陈子范《题芜湖白马山》诗:“中原失鹿无人逐,愿借轮蹄日夜驰。”

  • 行而未成

    《易.乾》:“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见:同“现”。意思是所办之事尚未成熟,故不成功。比喻时机尚未成熟。【词语行而未成】  成语:行而未成

  • 季子裘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唐殷尧藩《九日》诗:“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宋陆游《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季子裘,五湖烟浪志和舟。”【词语季子裘】   汉语大词典:季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