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贤良方正

贤良方正

意为有德有才、端平正直之人。此典指汉文帝刘恒征求贤良方正,询访政治得失。后以此典作为选拔有德有才文墨之士的美称。公元前108年,刘恒由代王被迎立为汉文帝后,他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很有作为。汉文帝前二年(前178年),汉文帝说:“各地接到我的诏令后,大家都思想我之过失,以及我所知、所见、所思的不足之处,要求大家告诉我。并推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不足。”此典又作“方正贤良文学”。

【出典】:

史记》卷10《孝文本纪》422页上曰:“令至,其悉思朕(zhèn镇,自秦始皇起专用皇帝自称)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丐(乞求)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帮助)朕之不逮(dài待,不及)。”又《史记》卷12《孝武本纪》(452页)载有“贤良”、“文学”。又《史记》卷30《平准书》(1424页)载有“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例句】:

唐·陆贽《唐德宗神武皇帝奉天改年大赦》:“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并识洞韬略,堪任将帅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 明·无名氏《拔宅飞升》头折:“本处官吏,以贤良方正,举小官入朝,加为旌阳县令。” 清·李汝珍《镜花缘》23回:“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并列 汉文帝二年,科举名目开始设贤良方正科。唐宋沿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皆可充选。又称贤良或贤良文学。《汉书·文帝纪》:“及举~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三国志·刘二牧传》:“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褒义。多喻好人。也作“方正贤良”。


【词语贤良方正】  成语:贤良方正汉语词典:贤良方正

猜你喜欢

  • 步伐

    《书.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步,进趋;伐,击刺。后以“步伐”指军队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清刘大櫆《书〈战国策〉后》

  • 泪绡

    同“鲛绡”。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词语泪绡】   汉语大词典:泪绡

  • 武陵客

    同“桃源人”。元揭傒斯《寻舍弟将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疏。如逢武陵客,风景未应殊。”【词语武陵客】   汉语大词典:武陵客

  • 分光

    源见“馀光”。谓希求得到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照顾。宋张孝祥《江州林知府》:“寒女绩苎,所愿分光于有馀;拙匠伐柯,尚欣取则之不远。”【词语分光】   汉语大词典:分光

  • 莱子衣

    源见“老莱娱亲”。指老莱子着的小儿五彩衣。泛指小儿穿的衣服。着此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唐岑参《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词语莱子衣】   汉语大词典:莱子衣

  • 越瘦吴肥

    同“越瘦秦肥”。《金瓶梅词话》七十回:“图求谋,多只为一身之计;纵奸贪,那里管越瘦吴肥。”见“越瘦秦肥”。《金瓶梅词话》70回:“图求谋,多只为一身之计;纵奸贪,那里管~。”【词语越瘦吴肥】  成语:

  • 赵卒坑

    同“赵坑”。清顾炎武《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几同赵卒坑,独此一人活。”

  • 赋归

    同“赋归欤”。宋朱熹《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明朝驿骑黄尘里,莫待迷途始赋归。”【词语赋归】   汉语大词典:赋归

  • 隋珠弹雀

    《庄子.让王》:“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所以之,是说要考虑施德施政的对象目的,也可以泛指行动的对象目的)与其所以为(所以为,是指自己的行动的方式方法手段等。这句是说行动之前,一定要考虑对象目的

  • 掇芹

    源见“采芹人”。谓考取秀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娘子惠我多矣!自分掇芹非难,重金所不敢受。”清 彭邦鼎《闲处光阴》卷下:“塾师尝以‘所谓大臣者’属对,嘉宾对‘愿为小相焉’,时裁七岁;嘉言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