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指晋国(今山西西南部)权臣屠岸贾(gǔ股)借故诛杀赵氏满门,赵朔的小儿被人辗转救出,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重振赵氏门户。后以此典比喻忠心为人,救难解危;或比喻亡国之痛。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大夫屠岸贾借故诛杀赵氏满门, 杀死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诛灭了赵氏家族。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怀孕有遗腹子,便跑到晋景公的宫中躲藏。赵朔原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chǔ jiù楚就),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您为什么不随赵朔死?”程婴说:“赵朔的夫人怀有遗腹子,如果有幸生个男孩,我抚养他;倘若是个女孩,我再慢慢死吧。”过了不久,赵朔的夫人生个男孩。屠岸贾听到消息,就到宫中搜查。夫人把婴儿藏在裤裆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灭绝的话,你就哭叫;倘若赵氏不该绝后,你就不出声。”到搜查之时,婴儿竟然没有啼叫。一次,公孙杵臼说:“抚养孤儿成长与殉死相比较哪个难?”程婴说:“死容易,抚养孤儿成人难。”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待您厚道,您就尽力承担那件难事,我担当容易的,让我先死。”于是两人商量弄来别人的一个婴儿背着,裹着华丽之婴儿被带,藏躲在深山中。屠岸贾闻讯,误以为真是赵氏孤儿,遂派诸将杀死公孙杵臼和假孤儿。诸将认为赵氏孤儿确实已死,都很高兴。然而赵氏的真孤儿已被程婴带到深山躲藏起来。后来晋景公和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把他召回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探问晋景公病情,晋景公利用韩厥拥有之兵力胁迫诸将会见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名叫武。于是晋景公令赵武、程婴一一拜谢诸将,诸将反过来和程婴、赵武一起进攻屠岸贾,灭了他的全族。晋景公又象过去对待赵氏那样赐予赵武田地和城邑。此典又作“山窜赵武”、“赵孤”、“婴杵”、“赵氏孤”、“程婴忍死”。

【出典】:

史记》卷43《赵世家》1783、1784、1785页:“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nì泥,隐藏)。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事奉;抚养)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同“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kù库,同“裤”)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háo豪,大声哭喊);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赵朔)遇子厚,子强(qiǎng抢,勉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bǎo保,文绣华丽之婴儿被带),匿山中。”“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诞公遗嗣,崎岖怀挟,山窜赵武,家藏李燮。” 宋·辛弃疾《六州歌头》:“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 明·陈子龙《会葬夏瑗公》:“自伤旧约惭婴杵,未敢题君堕泪碑。” 明·夏完淳《细林夜哭》:“家世堪怜赵氏孤,到今竟作田横客。”


【典源】《史记·赵世家》:“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辜而男,吾奉之; 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 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率与俱匿山中。……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且赵孤。赵孤名曰武。……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今译】 春秋时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想诛灭晋大臣赵朔一族,将赵朔及赵氏成年男子俱杀死,只有赵朔之妻逃入宫中藏匿,生下一子。赵朔友人程婴与门客公孙杵臼定计保存赵氏后代,以假换真,公孙杵臼舍身与假孤儿一同被杀,程婴躲进山中,抚养赵氏孤儿。十五年之后,程婴与赵氏孤儿赵武通过大臣韩厥见到景公,借诸将进宫问疾之机,逼迫诸将一同攻打屠岸贾,将屠氏灭族。赵武又恢复封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忠心为人,救难解危; 或用以表现家国亡灭之痛。

【典形】 程婴忍死、山竄赵武、婴杵、赵孤、赵氏孤、程婴之忠、匿赵武。

【示例】

〔程婴忍死〕 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之五:“程婴忍死难存赵,去病忘家未灭奴。”

〔山竄赵武〕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诞公遗嗣,崎岖怀挟,山竄赵武,家藏李燮。”

〔婴杵〕 明·陈子龙《会葬夏瑗公》:“自伤旧约惭婴杵,未敢题君堕泪碑。”

〔赵孤〕 宋·辛弃疾《六州歌头》:“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

〔赵氏孤〕 明·夏完淳 《细林夜哭》:“家世堪怜赵氏孤,到今竟作田横客。”


【词语赵氏孤儿】   汉语词典:赵氏孤儿

猜你喜欢

  • 化石妇

    源见“望夫石”。比喻对丈夫坚贞和思念的女子。宋梅尧臣《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山头化石妇,忽变素质光。岂复愿闻笛,莫逢桓野王。”【词语化石妇】   汉语大词典:化石妇

  • 黑㮶公

    同“黑矟公”。元 杨维祯《送吕左辖还越》诗:“露书誓剪金床兔,壮气平吞黑㮶公。”

  • 武夷仙伯

    唐陆羽《武夷山记》:“武夷君于八月十五日山上置幔亭,化虹桥,大会乡人宴饮,曰:‘汝等皆吾之曾孙也。’”后以“武夷仙伯”指长寿之人。宋王以宁《鹧鸪天.寿杜士美》词:“帝乙何年骑玉龙,武夷仙伯笑相从。”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

  • 伯仁

    《晋书.周?传》载:晋 周?字伯仁,元帝时为仆射,与王导交情很深。永昌元年,导堂兄江州刺史王敦起兵反,导赴阙待罪。?在元帝前为导辩护,帝纳其言而导不知。及敦入朝,问导如何处置?,导不答,敦遂杀?。后导

  • 水覆难收

    同“覆水难收”。唐李白《妾薄命》诗:“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见“覆水难收”。【词语水覆难收】  成语:水覆难收汉语大词典:水覆难收

  • 吁咈都俞

    同“都俞吁咈”。清昭梿《啸亭杂录.赵泰安》:“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时吁咈都俞,朝野传为盛事。”见“都俞吁咈”。《尚书·尧典》:“帝曰:‘吁! 咈哉,方命圮族。’又《尚书·益稷》:“禹曰:‘都! 帝。慎

  • 曲尘罗

    源见“曲尘”。淡黄色的丝织品。前蜀牛峤《杨柳枝》词之五:“袅翠笼烟拂暖波,舞裙新染曲尘罗。”【词语曲尘罗】   汉语大词典:曲尘罗

  • 樗木不材

    参见:不材之木

  • 包胥哭庭

    同“包胥哭秦”。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始而学包胥哭庭,既而仿尉佗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