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东涂西抹”。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宋陆游《和陈鲁山》之九:“窭儒可怜生,西抹复东涂。”【词语西抹东涂】 成语:西抹东涂
唐.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唐.杜甫在诗中詠清贫之士,囊中只留一钱的窘状。后因以为清贫如洗之典。宋.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指互相争胜之心。唐许浑《新兴道中》诗:“波横未辨鱼龙迹,雾暗宁知蚌鹬心?”
迹:应为“䢋”( ㄐㄧˋ jì )。《说文.丌部》:“䢋,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即古代一种向民间采集歌谣的官名。国君靠采诗而获悉风俗民情,施政得失。 圣王采诗的事情废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语出
源见“三足乌”。指日光。唐黄滔《课虚责有赋》:“越兔影,迈乌光。”又《白日上升赋》:“曦辔亭亭,乌光杲杲。爰脱屣于方厚,骤致身于苍昊。”【词语乌光】 汉语大词典:乌光
宋代丁谓事。《宋史.寇准传》:“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倾构:倾轧构陷。
源见“六鹢风”。指遭受挫折者。清钱谦益《再次敬仲韵》:“逆水双鱼多拨剌,退风六鹢更回翔。”
原作“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指不能因为一个人说得好便推举他,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品行不好而不采纳其好的主张。后则偏重后者并将之概括为“不因人废言”。这是孔子分析他人言行的经验总结。他说,有见识的人,
源见“隋侯之珠”。指乞求援助。唐罗隐《投同州杨尚书启》:“辄复徘徊郑驿,睥睨秦医。敢言画虎之勤,但有伤蛇之望。”
源见“桑间濮上”。指侈靡淫乱的音乐。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 濮上,亡国之音表。”偏正 灭亡国家的音乐。也指象征国家灭亡的音乐。后多比喻萎靡轻浮的音乐。语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