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黑头公

黑头公

世说新语.识鉴》:“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导)庾(亮)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晋人诸葛道明,年轻有为,王导称他“当为黑头公”。(头发未白时即可升为公侯)晋人王珣亦被称为黑头公。后遂用为壮年居三公之典。

唐.韩翃《送李中丞赴商州》诗:“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典源】 《晋书·王珣传:“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恒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晋书·诸葛恢传》:“恢弱冠知名,试守即丘长,转临沂令,为政和平。值天下大乱,避地江左,名亚王导、庾亮。导尝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今译】 晋代王珣、诸葛恢年轻时便已显露才干,为上司所赏识器重,说他们可以做“黑头公”。指在头发仍黑时即可以做到三公高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年轻而居高官。

【典形】 黑发功名、黑头、黑头公、黑头取方伯、王掾黑头公、王掾少、黑头黄阁、三公未头白、黑头勋业。

【示例】

〔黑发功名〕 明·杨慎《沁园春·送卞苏溪》:“黑发功名,丹心事业,卿棘公槐行可跻。”

〔黑头〕 宋· 黄庭坚 《次韵盖郎中》:“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

〔黑头公〕 唐·韩翊《送李中丞赴商州》:“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黑头取方伯〕 唐·李白 《悲歌行》:“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王掾黑头公〕 清·吴伟业《寿总宪龚公芝麓》:“谈笑阮生青眼客,文章王掾黑头公。”

〔王掾少〕 明 · 高启 《赠姚东曹》:“共怜王掾少,粉署有光辉。”


【词语黑头公】   汉语词典:黑头公

猜你喜欢

  • 立雪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禅师”:“(达摩)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时有僧神光(即慧可)者,……晨夕参承,……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中土禅宗二祖慧可,初参达摩祖

  • 西缶

    源见“陶缶之勇”。因秦在西方,故称秦王所击之缶为“西缶”。借指强者取辱。晋潘岳《西征赋》:“耻东瑟之偏鼓,提西缶而接刃。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俊。”【词语西缶】   汉语大词典:西缶

  • 鹅笼吐纳

    源见“鹅笼书生”。谓幻中生幻。清钱谦益《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之二:“鼠穴啁啾因梦少,鹅笼吐纳幻人多。”

  • 伟丈夫

    形容身躯高大的人。《宋汉.范祖禹传》:“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其生也,母梦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曰‘吾汉将军邓禹。’既寤,犹见之,遂以为名。”【词语伟丈夫】   汉语大词典:伟丈夫

  • 安土重迁

    旧时指一般人安于故乡,不轻易迁居到别地。《汉书.元帝纪》:“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诏:皇帝的命令。并列 安居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语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

  • 故物毡

    同“青毡故物”。宋陆游《初寒》诗:“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 秦裘

    源见“季子貂敝”。指破旧的皮衣。多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唐骆宾王《宿山庄》诗:“拾青非汉策,化缁类秦裘。”【词语秦裘】   汉语大词典:秦裘

  • 驺忌鼓琴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

  • 林下高风

    同“林下风气”。《好逑传》十三回:“因访知老先生令爱小姐,乃闺中名秀,又擅林下高风,诚当今之淑女,愿以丝萝上附乔木久矣。”见“林下风气”。《好逑传》13回:“因访知老先生令爱小姐,乃闺中名秀,又擅~,

  • 蛙井喜

    源见“井蛙”。喻识浅者沾沾自喜。宋黄庭坚《次韵答邢敦夫》:“方求无津涯,不作蛙井喜。”【词语蛙井喜】   汉语大词典:蛙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