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黑白分明

黑白分明

原意为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借此比喻是非、善恶区分得很清楚。 汤金钊(?-1856年),字敦甫,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授编修。升礼部侍郎。清宣宗旻宁(道光帝)即位,汤金钊调吏部。皇帝命令各省查州、县不合理的陋规,明定限制。汤金钊上奏条陈,辨别是非,最后称:“要有好政绩,重要的是要能有一个好官,能得到一个好官,虽然征取赋税于民众而百姓还爱戴他,也不妨碍他的公正廉洁;如果得不到一个好官,虽然不征取于民众而百姓还嫉恨仇视他,怎能说他是公正廉洁的呢?因此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官员不用严法,只有在总督、巡抚举动措施公正廉明,不然也不是严法所能限制得住的。”当时朝廷内外大臣也还多说那些陋规不便,等到汤金钊上奏呈入,皇帝手批奏章答道:“朝廷中有直言规谏的大臣,使我心中对好坏是非黑白分明,又不损伤国家政治体制,我非常欢欣喜悦!”给予奖励。

【出典】:

清史稿》卷364《汤金钊传》11427页:“金钊疏言:‘……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有治人无治法,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会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40回:“黑怎么说得不黑?……这黑白分明上,却是混淆不得。”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再翻下去是穆时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像麦绥莱勒的手笔,黑白分明。”


主谓 比喻好坏是非区分得很清楚。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儿女英雄传》40回:“黑怎说得不黑……这~上,却是混淆不得。”△褒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判断力。 →明辨是非 ↔黑白混淆 颠倒是非。也作“白黑分明”。


【词语黑白分明】  成语:黑白分明汉语词典:黑白分明

猜你喜欢

  • 判若云泥

    源见“云泥”。比喻高低、好坏的差别悬殊。清 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四:“至外虹口一带之水手客寓,西国流氓麕集其内,卑鄙龌龊,视此真判若云泥矣。”见“判若天渊”。张平《抉择》:“他发觉眼前的这一切同他所

  • 飞鸿雪爪

    同“鸿爪雪泥”。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见“飞鸿踏雪”。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浮世~,故山乱叶茅庵。”【词语飞鸿雪爪】  成语:飞鸿雪爪汉语大词典:飞鸿雪爪

  • 韩掾***

    同“韩寿***”。宋杨亿《无题》诗之二:“应知韩掾***夜,犹记潘郎掷果年。”

  • 玄霜约

    源见“蓝桥”。以捣药玄霜为约。指男女婚约。宋陈允平《鹧鸪天》词:“仙娥已有玄霜约,便好骑鲸上九霄。”

  • 九折

    源见“王尊叱驭”。形容道路曲折多险。亦指曲折多险的道路。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既克郲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唐骆宾王《送费六还蜀》诗:“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 读阴符

    源见“悬梁刺股”。借指苦读兵书。刘昞《同周伯宁连榻剧谈悲歌有感》诗:“夜半闻鸡眠不著,草常秋雨读《阴符》。”

  • 曼倩饥

    源见“索米长安”。谓收入低微生活贫寒。唐许浑《早秋》诗之二:“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词语曼倩饥】   汉语大词典:曼倩饥

  • 昼锦还

    同“昼锦荣归”。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 哀毁瘠立

    见“哀毁骨立”。【词语哀毁瘠立】  成语:哀毁瘠立汉语大词典:哀毁瘠立

  • 群贤毕至

    谓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周书.王褒传》:“昔平吴之利,二陆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