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道堡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平甫。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平圃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东北平圃。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平圃巡检司于此。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平甫。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平圃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东北平圃。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平圃巡检司于此。
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新篁镇。清光绪 《嘉兴府志》 卷4 《市镇》: 新行镇 “在县东南五十四里。镇东西广三里,南北袤二里。明施凤来 《庙记》 有云,界属嘉兴,脉连海盐、平湖,盖错壤在两邑之偏隅。沃上通流
隋置,属驩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大业初属日南郡。唐武德五年 (622) 属智州。贞观十三年 (639) 后废入越裳县。古县名。隋置,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西南。属日南郡。唐初属智州,贞观中废。
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五年 (940),晋赴南唐 “使者自桐墟济淮,唐主遣战舰拒之”。即此。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近涡水。旧时自此南至涡口可以济淮。北宋置镇,属蕲县。清属宿州,乾
南朝宋建。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中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黄太史诗有:‘头陀全盛时,宫殿梯空级’之句”。
隋开皇初改安喜县置,属定州。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大业初为博陵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复为安喜县。古县名。隋改安喜县置,治今河北省定州市。为博陵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安喜县。
在今广西梧州市东。唐元结《冰泉铭》序云:“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夏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寰宇记》卷164戎城县:“冰泉在城内,一郡人民皆饮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宣王二年 (前318),“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博望,盟而去”。即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北。齐宣王二年(前318年),三晋之王皆因田婴
战国赵地,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战国策·齐策二》:“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即此。汉置陭氏县。古邑名。又作伊氏。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战国策·齐策三》:齐、魏“佐秦伐邯郸,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2施秉县:巴施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其山圆耸插天,状如卓笔”。
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三十五里感王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海城县图:西南有大感王寨。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之战,提督宋庆与日军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