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辩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以武都流人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大明二年(458)改为武功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以武都流人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大明二年(458)改为武功县。
唐大历中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北红水河北岸。北宋天禧四年 (1020) 改为迁江县。唐大历中置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南迁江镇北、红水河北岸。北宋天禧四年(10
①又名建德江口。即今浙江建德市东胥溪南流入富春江之口。《梁书· 侯景传》: 大宝二年(551),侯景将刘神茂等据东阳,又遣其党元頵“下据建德江口”。又 《方舆纪要》 卷90严州建德县 “胥口溪” 条:
在今江西井冈山北,距茨坪三十四里。是江西宁冈和湖南炎陵县向井冈山的要隘,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形势最为险要。1928年8月 30 日,湘、赣二省敌人以四个团兵力会攻井冈山,守山红军在黄洋界以不足一营的
①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三国志·吴书·孙登传》: “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孙权) 即时召见。” 又 《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六年 (488),“江宁县北界赖乡齐平里三成逻门外,路东太常萧惠基园
一名山城。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桐城县:“自开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韩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战国蜀之别都。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秦蜀郡太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西汉于此置广都县。
南宋置,在今福建尤溪县北。《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尤溪县“高才坂镇”条:“《志》云,县后崇岭上有牢城关。宋建炎三年,范汝为率其党入寇,邑人以此岭接高源岭南抵小村岭,沿山一带易为寇径,因设关置寨以守之。
明置,属清平卫。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五里桥乡。
即今湖北郧西县南三十里天河口镇。清同治《郧阳府志》卷2《市集》:郧西县南乡有“天河口”。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治所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三十里,伊犁河北)。《清一统志·新疆统部》: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各新疆地方驻防官兵调遣事务”。辖境相当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