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村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即今青海称多县治。1938年于此置称多县。“周均”,藏语意为 “小渡口”。民国汪公亮 《西北地理》 第二十三章: 称多族驻地周均庄。
一名坛头山。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檀头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象山县“东门山”条下:“又南十里有大门、担子、石坛等山。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有南北壳、莱蓝等澳,可以避
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二十七里七里淀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沧州图:东南有七里淀。即“七里海”。
①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宫殿名。此殿在福宁宫后,为皇后居所。②在今北京故宫 “内廷” 最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建,嘉靖十四年 (1535) 命名。包括东、西暖阁,为皇后寝宫。崇祯十七年
一作吴头楚尾。指今江西北部一带。春秋时为吴、楚二国接壤之地。《方舆胜览》 卷19隆兴府: 吴头楚尾,“ 《职方乘》 记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朱熹 《铅山立春》 诗: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即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18引 《滇程记》: “由永昌过蒲骠驿,经屋床山,箐险路狭,马不得并行。过山至潞江之外,为高黎贡山。”
即今浙江江山市南十四里清湖镇。《方舆纪要》 卷93江山县: 清湖渡 “有清湖镇,为闽、浙要会。闽行者自此舍舟而陆,浙行者自此舍陆而舟矣”。清置巡司于此。(1)在浙江省江山市中部。面积67.2平方千米。
在今江苏丹徒县东。该地发现西周墓,出土西周铜器 《宜矦矢簋》,有长达一百二十六字的铭文。
即扶阳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舆地纪胜》卷59宝庆府:文竹山,“按《湘川记》云,竹山上有石床,高一丈四尺。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此床天旱则祷雨时应”。
即今江苏沛县东南五段镇。民国《铜山县志》卷10:五段砦在“城西北七十里。咸丰七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