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朝墟
即今江西泰和县东南三十里冠朝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泰和县东南有冠朝墟。
即今江西泰和县东南三十里冠朝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泰和县东南有冠朝墟。
即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即“介山”。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南太麻里溪。《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大苗里溪”等“并在州东南,入于海”。
又名章山、章洛山、九岭山、杨林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汉书·地理志》 雒县:“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 秦蜀守李冰,“又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经什
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特克斯河南。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4: 特克斯台 “在特克斯河南岸,距霍诺海台一百里,白霍诺海台西南行,过大霍诺海水……至特克斯河北岸,渡河即特克斯台”。
北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辖境相当今山西乡宁县地。隋开皇初废。东魏置,治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属南汾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在今山东沂水县北沭水北岸。《续汉书·郡国志》:琅邪国东莞“有邳乡”。《水经·沭水注》:“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俗谓之半城。”《清一统志·沂州府
在今甘肃广河县东南二十里齐家坪。1975年发掘,出土大量的陶、石、玉、骨等遗物及住室遗址。据测定晚于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宕州。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寻属禺州。大历八年 (773) 改属顺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曾先后属白
宋大理改长州置,属善阐府。在沙礼卧城(即今云南嵩明县)。《元史·地理志》 嵩明州: “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 《元混一方舆胜览》: “乃诸
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东,为咸湖。《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南: 青肯泊,泊形如环,中有滩地,半隶肇州。”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安达市东。系松嫩平原洼地湖,经筑堤坝后成为水库型湖泊。湖面海拔4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