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达岭
即拔达岭。又名凌山。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唐杜环 《经行记》: “从安西西北千余里有勃达岭,岭南是大唐北界,岭北是突骑施南界,西南至葱岭二千余里。其水,岭南流者尽过中国而归东海。” 岭北流者尽归胡境而入北海。
即拔达岭。又名凌山。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唐杜环 《经行记》: “从安西西北千余里有勃达岭,岭南是大唐北界,岭北是突骑施南界,西南至葱岭二千余里。其水,岭南流者尽过中国而归东海。” 岭北流者尽归胡境而入北海。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木洞镇。元置木洞站。明置木洞驿。清雍正七年(1729)置巡司。民国改设县佐。在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长江南岸。面积104.3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木洞场,人口716
即今甘肃礼县西洮坪乡。《方舆纪要》 卷59礼县 “漩水镇” 条下载: “ 《通志》: 县有洮平、牛脊、野麻、尖岔、木树等五关。”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松潘卫:羊峒“在卫北,接陕西洮州界。《志》云:松潘东通任昌、蜡梅,北接羊峒、洮州,任昌、蜡梅盖番族也”。
元置,即今江苏江都市西北邵伯镇。元置,即今江苏省江都市西北邵伯镇。为江、淮间水陆要冲。
北宋置,属青城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南。宋沈括 《梦溪笔谈》 卷25: “李顺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 青城山、味江河盛产茶叶,王小波、李顺以贩茶为业。
清雍正三年 (1725) 升神池堡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神池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内长城西南侧。属忻州市。面积1451.4平方千米。人口9.9万。辖3镇、7
在今陕西渭南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京兆府渭南县: “西十里有游龙宫,开元二十五年更置。”
又名赭山、丹山。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赤山。《新唐书·地理志》 句容县: “绛岩,故赤山,天宝中改名。” 《寰宇记》 卷90升州句容县:“绛岩山,《图经》 云: 在绛岩湖侧,山上有龙坑祠,即湖神也。
又名泥功山。在今甘肃徽县南。为陇入蜀要道。《元和志》 卷22长举县: “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杜甫 《泥功山》诗: “朝行青泥上
亦名信石山。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 南流县:牢州“以牢石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