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国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二年(895)升同州为匡国军节度,治所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祐三年(906)废。五代梁复置,改名忠武军,后唐复名匡国军。北宋初废。
②五代方镇名。后梁改忠武军置,治所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市)。后唐复为忠武军。
唐、五代方镇名。(1)唐乾宁二年(895年)由奉诚军改名,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祐三年(906年)废。(2)五代唐由忠武军改名,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北宋初废。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二年(895)升同州为匡国军节度,治所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祐三年(906)废。五代梁复置,改名忠武军,后唐复名匡国军。北宋初废。
②五代方镇名。后梁改忠武军置,治所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市)。后唐复为忠武军。
唐、五代方镇名。(1)唐乾宁二年(895年)由奉诚军改名,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祐三年(906年)废。(2)五代唐由忠武军改名,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北宋初废。
①南朝梁天监六年(507)置,属衡州。治所在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南朝陈属西衡州。隋开皇九年(589)废。②南朝梁天监六年(507)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隋开皇九年(589)废
元置,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县。元《析津志》 天下站名: “青州百一十 (里) 洪宽。” 后废。
亦作木苏尔山。在今新疆拜城县北。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1:木素尔鄂拉“旧音穆萨尔。……山脉自西三百里之萨瓦布齐鄂拉东行至此。峰峦峻拔,冰雪嵯峨,艰于行旅。自鄂拉北东北行通伊犁”。道光《新疆识略》卷1:
即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天台山。为县治主山。旧名慈氏山。《舆地纪胜》 卷44盱眙县: 第一山“在郡之东,普济院后山也。米元章诗有云: 莫论衡霍冲星斗,且看东南第一山”。《明一统志》 卷7凤阳府: 第一山 “
即拉尔吉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南境。清末并入安冲土司。
亦名瞿巫滩。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朐忍县“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瞿巫滩,即下瞿滩也”。《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云安县:下瞿滩“在县东五里
亦作俄准岭、俄准添城。唐置,在今四川德昌县南永胜乡境。唐贞元十四年 (798),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新唐书· 南诏传》: 贞元十五年(799),西川节度使韦皋与南诏异牟寻协议防御吐蕃,韦皋 “命亢荣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诚州。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多星江滨。
清顺治初改天成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雍正三年(1725)改为天镇县。
唐贞观三年 (629) 置,属羁縻洪州 (后改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