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笼府
清雍正五年 (1727) 改南笼厅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南、北盘江之间地。嘉庆二年 (1797) 改为兴义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南笼厅置,治今贵州省安龙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安龙、普安、晴隆、兴仁、贞丰等县。嘉庆二年(1797年)改为兴义府。
清雍正五年 (1727) 改南笼厅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南、北盘江之间地。嘉庆二年 (1797) 改为兴义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南笼厅置,治今贵州省安龙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安龙、普安、晴隆、兴仁、贞丰等县。嘉庆二年(1797年)改为兴义府。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123安南卫: 白基山“巍峨挺秀,旁有削壁”。
金置,属离石县。在今山西离石县东。
又名罗水。在今广东博罗县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 罗阳溪在 “县西六十里。源出罗浮山西双髻峰下,亦曰罗水。罗浮诸峰之水,皆会于此,东南流入于龙川江”。
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清时松溪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松溪县东北旧县。清松溪县丞驻此。
亦作且末城、且志城、沮末城。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汉魏南北朝时为且末国都。
①一名秀水。在今浙江嘉兴市北。《清一统志·嘉兴府》: 秀水 “在秀水县 (今嘉兴市) 北。即南湖之下流,北入运河。相传水浮五色,见者获庆,亦称绣水。邑名因此”。②在今江西婺源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2
南朝梁武陵王萧纪置,治所在巴西、梓潼郡(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梓潼、安县及德阳、江油部分地。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为潼州。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西十二里太湖港上。民国 《湖北通志》 卷38: 秘师桥“旧系木桥。康熙四十七年改建石”。
一作弩卜公拉岭。即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当往来通道。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与沙工拉相连,山势平衍,长百余里,冬春积雪不消。”
在今福建平和县东三十六里文峰乡九层岩峡谷中。唐咸通七年(866)僧义中创建。清末重建。分前后两组,前组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后组有祖殿、塔殿、斋堂等。塔殿内有明李宓书《重刻唐王讽漳州三平大师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