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
明弘治七年(1494)改思印江长官司置,属思南府。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6:印江县“思邛江在城南,源出府属朗溪司,北流入水德江。后讹邛为印, 遂以名县”。按, 古僮语“思”意为“溪”, 思印江即印江。县以印江为名。
古旧县名。明弘治七年(1494年)改思印江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镇。属思南府。1986年撤销,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明弘治七年(1494)改思印江长官司置,属思南府。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6:印江县“思邛江在城南,源出府属朗溪司,北流入水德江。后讹邛为印, 遂以名县”。按, 古僮语“思”意为“溪”, 思印江即印江。县以印江为名。
古旧县名。明弘治七年(1494年)改思印江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镇。属思南府。1986年撤销,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七月,“扶州刺史蒋善合击吐谷浑于松州赤磨镇,破之”。即此。古镇名。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唐武德七年(624年),扶州刺史蒋善合击吐谷浑于松州赤磨镇
在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对高帝说:“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即此。飞,又作蜚。即今河北省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河北平原
①北周建德三年(574)置,治所在建始县(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隋大业初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唐贞观八年(634)废。②唐开元二十年(732)改鹤州置,治所在夜郎县(今湖南芷江侗族自
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全茗州,端坐山 “在州 (治今全茗镇) 治南。以形似名”。
在今四川崇州市。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见寄》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方舆胜览》卷52崇庆府有“东阁”。《清一统志·成都府二》:“东阁在简州。”
即今河南洛阳市西金水河。《水经·谷水注》 云: 金谷水 “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东南韭菜庄乡。民国《绥远通志稿》 卷2: 清水河县第二区驻韭菜庄。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大凌河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朝阳府朝阳县: “大凌河自建昌入,合南土河,径西平房西,左合卑克努河。”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 “那平关” 条下: “ 《志》 云,(大庸)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31永定县: “青鱼潭关在县西北,通永
元置,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南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