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河镇

双河镇

①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双河镇。《吉林乡土志》:双河镇“东有倒木河,西有西大河,二川相抱,交会于镇北。自清同治初年,始有人来此领荒开垦,其后住户日益稠密,商贾云集,乃成村落。因命名为双河镇”。

②清置,属绥化府。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东北双河镇。《清史稿·地理志》 绥化府:官商路“东北双河镇达铁山包”。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黑龙江省绥化府北有双河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省绥化县:“县属双河镇,距县市七十里,庆城县五十里。”

③即今黑龙江嘉荫县西北双河镇。1947年东北革命根据地置双河县治此。

④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双河镇“即丹、淅二水交会处。道光十三年被水后。市集遂衰”。


(1)在吉林省永吉县西南部。面积31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6170。因处倒木河、取柴河交汇处,故名。1949年为双河区,1953年析置双河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主产玉米、大豆、稻。有水泥、机械等厂。沈吉铁路、202国道经此。(2)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村,人口4050。因地处呼兰、诺敏河之间,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双河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乡,1984年改镇。产玉米、大豆、稻、甜菜等。有酿酒、粮油加工、建材等厂。公路通绥化、四方台等地。(3)在黑龙江省勃利县西北部。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太阳升村,人口2020。1927年称双河堡,1933年设双河镇,后称双河村。1951年属勃利县第三区。1956年设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大豆、烤烟、亚麻等,是县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亚麻加工、采煤等厂。通公路。(4)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1.5万。因处双河合流口得名。1950年置镇,1958年建公社,1979年复置双河镇。1992年九十铺、新塘二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油菜籽等。盛产鱼类。有茶林业、养殖业。有轮窑、猪鬃、羽毛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刺绣、造纸、印刷等厂。有公路至椿树镇接杨桃公路。丰乐河水运终点。(5)在安徽省金寨县西部偏中、双河东岸、梅山水库西北侧。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2000。因处黄龙河与九房河交会处得名。1951年设双河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59年改为双河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与黄龙乡合并置黄龙镇,1993年复置双河镇。主产稻、小麦。有蚕桑业。有制茶、缫丝、砖瓦、农机修配等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传统的双河庙会。梅南、双三公路交会于此。梅山水库通小轮。(6)在湖北省钟祥市西北部。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口。人口9080。因罗铁沟和象河在此交汇而得名。解放初为双河区,1951年为第四区。1958年为双河公社,1984年设镇。主产稻,兼种油菜籽、棉花。有磷肥、氮肥、水泥、砖瓦、农机、建材、粮食加工等厂。荆州铝厂、江北铸造厂驻此。是市西北部土特产和大米集散地。焦柳铁路、207国道、郢胡公路经此。(7)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南部。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3900。因处涢水、谢家冲溪会合处,故名。1948年属洪山县。1955年属随县洪山区。1958年属洪山公社。1987年由洪山镇析置双河乡。1996年改为双河镇。涢水经境。主产稻、小麦、棉花,盛产茶叶、三黄鸡,还有木梓、油桐等特产。有砖瓦、酿酒、粮油加工等厂。随宜公路经此。1947年,江汉军区司令部与江汉工学曾设此。(8)在重庆市荣昌县南部。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场,人口2.1万。因地处两条河汇流处得名。光绪年间为双河场。1930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双河公社。1985年建镇。1993年千佛乡并入。2001年治安乡及原昌元镇所辖的益民机械厂家属委员会和永荣矿务局双河煤矿的长岭、新建村、罗家湾、许家沟、河坝村六个家属委员会并入。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及茶叶、柑橘、蔬菜等。工业有采煤、建材、陶瓷、酿酒、饲料等厂矿。是县内荣昌良种白猪集散地。矿区铁路专线在此与荣泸公路相交。(9)在四川省华蓥市中部偏北。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8.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3.2万。以位于清溪、白崖两河交汇处,故名。1949年为双河乡,属广安县。1958年改公社。1978年改属华云工农区。1984年置镇。1985年置华蓥市,为市治。1992年华龙乡和古桥乡、侗堡乡部分村并入。产豆类、油菜籽、水果、蔬菜。有煤、石灰石、铁等矿。有水泥、采煤、食品加工、酿酒、化工、陶瓷等企业。为市新兴工业城镇、商贸集中地。襄渝铁路、溪广前锋公路经此。古迹有安西墓、女儿坟。有望晶公园、滨河公园。(10)在四川省江油市中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口,人口2000。因蒋家溪与蒲溪汇于场西,故名。1950年为双河口乡。1958年为双河口公社,1981年更为双河公社。1983年改为双河乡,1992年置镇。有砖瓦、粮食加工、皮鞋等厂。宝成铁路、中雁公路经此。(11)在四川省资中县南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1800。清末建场,陶器生产历史悠久,清代曾为贡品。因有两条小河在此汇合,故名。1949年为双河乡,1958年改双河公社,1984年复名双河乡,1992年置双河镇。上马门乡、石家冲乡并入。主产花生、油菜籽、茶叶、蚕茧、柑橘、生猪等。矿产有煤、盐卤、石灰石等。有采煤、化工、土陶、铸造、石灰、农机、铁器修配等企业。双河盐厂驻此。资威公路经此。(12)在四川省长宁县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3000。因东溪与淯水河交汇于此,故名。1992年并淯水、上西、龙头、犁头四乡置双河镇。1994年龙头乡析出。产木材、竹材、中药材、花生、芝麻。有磷、煤、硫铁、白云石、大理石、盐、银等矿。有磷肥、采矿、农机、竹编、粮油加工、运输、食品、红茶等厂及小水电。为县南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长兴、高兴公路经此。(13)在四川省宣汉县西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人口1820。明末建场,因大巴河与后巴河汇流于此,故名。1949年为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产油桐、烟叶、蚕茧。有粮油加工、酿造、建筑、自来水、塑料、农机修配、印刷等业。为县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襄渝铁路纵贯镇境,汉渝公路、渠双公路、达白公路境内交汇。名胜有香炉山,纪念地有中共绥定道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1933年宣汉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红九军二十五师驻地遗址等。(14)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口,人口1920。地处潘家河入西岔河处,故名。1949年设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双镇乡。1996年与潘家乡合并设双河镇。主产玉米、小麦、稻,盛产油桐、蚕茧、生漆、核桃、板栗、烤烟、芝麻及木材。有农场、林场、茶场、桑场。矿产有铜、汞等。有综合加工、粮油加工、火纸、粉丝等厂。有公路通蜀河镇。


猜你喜欢

  • 闵河

    ①五代时对隋、唐蔡河的别称。《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四年(957)二月,伐南唐,“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水军数千自闵河沿颍入淮”。胡三省注:“丁度曰:闵河,本曰琵琶沟,今名蔡河。”②即惠民河。北宋建隆元年

  • 三都市

    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北四十里太阳升乡(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东北“山家店又五里至三都”。同治《义宁州志》卷2:三都铺在“州西一百四十里”。

  • 昌磊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武德军

    五代方镇名。前蜀置,治所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五代梁开平二年至乾化二年(908—912)间前蜀改剑南东川节镇为天贞军,乾化二年前蜀又改为武德军。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北宋初

  • 义招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以东官五营置,属义安郡。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隋大业初改为万川县。古县名。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治今广东省大埔县。属义安郡。隋大业初改万川县。

  • 青田溪

    即今浙江省南部小溪。为瓯江最大支流。源出浙江庆元县东北大毛峰,东北流经景宁畲族自治县,于青田县西湖边乡与大溪会合后始称瓯江。《元和志》 卷26处州青田县: “青田溪,在县西南十八里。”

  • 西瓯

    古百越的一支。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史记·南越列传》: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寰宇记》:“永嘉为东瓯,郁林为西瓯。”一说即骆越,梁顾野王《舆地志》:“交趾

  • 辄荣州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 茶关

    一名蚕岩关。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四十里龙溪乡东查关。《清一统志·茂州》: 茶关 “在汶川县南一百四十里。一名蚕岩关”。清有把总驻防。

  • 龙水镇

    唐置,属大足县。即今四川大足县南四十里龙水镇。《宋史·卢斌传》:淳化二年(991),“侦知贼(任诱)在龙水镇,值大雨,斌驰马四十里,骑从数十人,遂斩(任)诱等百余级”。即此。清光绪十年(1884),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