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都县
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即今山东菏泽市西三十里吕陵镇。吕后置吕国,都于此,故名吕都。东汉省。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菏泽市牧丹区西吕陵镇。吕后封吕产为王,置吕国,都此。东汉初废入冤句县。
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即今山东菏泽市西三十里吕陵镇。吕后置吕国,都于此,故名吕都。东汉省。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菏泽市牧丹区西吕陵镇。吕后封吕产为王,置吕国,都此。东汉初废入冤句县。
一作猩猩峡。即今新疆哈蜜市东南星星峡村一带,与甘肃安西县接界。长约三十余里,曲折如羊肠,为由甘入新之要隘。《清一统志·哈密》: 星星峡 “在哈密东南四百九十五里,东北行四百五十里为西黄芦冈峡。在沙碛中
即硕般多。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1960年并入洛隆县。又称硕般多宗。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洛隆县西硕督。1960年与洛隆宗合并,改置洛隆县。
①北齐置,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北齐书·斛律金传》:北齐天保十年(559),斛律光“遂取文侯镇,立戍置栅而还”。②疑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境。《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三年(北齐天保十年,559),“齐斛律光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潜山县 “牛眠山” 条下: “又昆仑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泉,近置昆仑寨于此。”②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96福安县: 昆仑山 “高耸万仞。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属安成郡。治所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北三十五里沙市。隋开皇中废入泰和县。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平州。八年(625)又废。显庆四年(659)复置,属吉州。治所即今永新县。元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源出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西北流入象州县境,于运江镇北注入柳江。《清史稿·地理志》柳州府象州:“北:运江,上承仁义、下里二江,西流注之(柳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北运江。明
明置,即今河南陕县东南五十二里硖石乡。《明一统志》 卷29河南府: 硖石关 “在陕州城东旧硖石县。即古崤陵关。路东通渑池,西通函关。今建巡检司”。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东南,陕县硖石镇金银山。扼陇海铁
即今四川宜宾县 (柏溪镇)。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 8 宜宾县: 柏树溪在 “治西四十里”。1916年滇军团长刘云峰追败川军于柏树溪。即此。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祝公桥。《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 祝公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闻见录》,自祝公桥三十里至葫芦岩,又三十里即崇安之桐木关,为入闽之间道”。
①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八十里鬲津河东。《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广武城“相传汉初李左车所筑, 因名”。②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战国韩地,后为秦地。有东、西二城。秦亡,刘邦、项羽各屯一城对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