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村镇
亦作均镇。即今江西兴国县西五十里均村乡。清设均村汛于此。
亦作均镇。即今江西兴国县西五十里均村乡。清设均村汛于此。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元江府。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他郎”系傣语“哈南”的音译,意即岔河或金岩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为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治今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三国志·魏书·刘馥传》: 东汉建安中任扬州刺史,“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古水利工程名。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东汉建安中,刘馥为扬州刺史,兴治茄陂七门
即今台湾省苗栗县西南通霄镇。原为吞霄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土官卓个卓雾亚生起事被擒杀于此。清设吞霄汛,有外委驻守。日本占领期间设吞霄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通霄镇。本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
又名乌速。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二十五里酉水西岸。清同治《沅陵县志》:乌宿“两山夹酉江而峙,为水陆总路”。
北宋置,属彭城县。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汴塘乡。古镇名。即今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铜山东北汴塘,以卞塘湖命名。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罗定州》: 罗苛镇 “在东安县东南六十里芙蓉都。明洪武元年置巡司,属新兴县,在县北四十里。宏治八年筑城,万历中割属本县。本朝雍正八年,移巡司驻西山”。
①战国秦献公六年 (前379) 置,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元和志》 卷1蓝田县: “按《周礼》,‘玉之美者曰球,其次为蓝’,盖以县出美玉,故曰蓝田。” 秦属内史。汉属京兆尹。晋属京兆郡。北魏太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南。明洪武间置土巡检司于此。
在今江西德安县北八里乌石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3:德安县北有乌石街。
明上林、忻城二县境红水河(泥江)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周安堡”条:“八寨者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蓬、曰古钵、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后又益以龙哈、布咳为十寨。其地东达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