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墟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九十里大寺镇。清乾隆四年(1739)移长墩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西北大寺镇。清乾隆四年(1739年)移置长墩巡检司于此。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九十里大寺镇。清乾隆四年(1739)移长墩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西北大寺镇。清乾隆四年(1739年)移置长墩巡检司于此。
一名霞凝港。即今湖南望城县东十八里霞凝乡。《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榔梨市”条下:“下泥市在(长沙)县西四十里。”
即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六十里瓜州口。《清一统志·安西州》:安西驿“西南至瓜州口驿六十里”。
又名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水经·淮水注》: “洛涧北历秦墟,下注淮,谓之洛口。”古水名。又称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
①在今浙江奉化市北。《方舆纪要》 卷92奉化县: 赵河 “在县北二十五里。唐元和十二年令赵察开置,引溪流溉田八百余顷”。②唐河上源。在今河南方城县西、社旗县南。《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赵河 “源出裕
①旧名荆南山。又名南山、南岳。俗名铜官山。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岩洞绝胜,上有龙池,为古阳羡产茶处。《寰宇记》卷92宜兴县:君山“在县南二十里。旧名荆南山,在荆溪之南。《风土记》:汉时县令袁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五里镇江关乡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嘉靖七年(1528)守将边轮“巡南路至北定关,遇横梁、茹儿等番”,大战,死于此。
军镇名。北魏太和十年(486)改乐陵镇置。治所在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魏书·韦珍传》:韦珍为乐陵镇将,“高祖诏珍移镇比阳”。《魏书·寇臻传》:寇臻“拜振武将军、比阳镇将”。即此。
亦作大墅镇。即今江苏昆山市南大市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昆山县南有“大慈”。1966年改为大市。
又作率水。即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通肯河。源出小兴安岭,南流入呼兰河。《金史·太祖纪》:太祖“以偏师伐泥厖古部跋黑、播立开等,乃以达塗阿为向导。沿帅水夜行袭之, 卤其妻子”。即此。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南昆亭镇。《清一统志·浙江统部》: 浙江提督设把总驻此。又 《宁波府》: 昆亭寨 “在镇海县南一百四十里,北接穿山,东接霩, 有官兵防守”。在今浙江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