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游山
又名游子山。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三十七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游山“上有石坛。《旧经》云:昔孔子适楚,尝经此山”。
在江西省婺源县和景德镇市交界处。据传古时有凤凰在此栖息,故旧称凤凰山。山上有大安洞、眉毛沿、通天窍、静安寺、石林等,以石林为最。石林与树林相间,深藏不露,高者可达数丈,矮者亦有丈许,石林下有石洞石穴,深浅不一,疏密不等,洞洞相连,百转千回,方疑无路,又有洞天,可与苏州狮子林争胜。
又名游子山。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三十七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游山“上有石坛。《旧经》云:昔孔子适楚,尝经此山”。
在江西省婺源县和景德镇市交界处。据传古时有凤凰在此栖息,故旧称凤凰山。山上有大安洞、眉毛沿、通天窍、静安寺、石林等,以石林为最。石林与树林相间,深藏不露,高者可达数丈,矮者亦有丈许,石林下有石洞石穴,深浅不一,疏密不等,洞洞相连,百转千回,方疑无路,又有洞天,可与苏州狮子林争胜。
即台湾铁路平溪线。自台北县东三貂岭经平溪至菁桐。长12.9公里。1919年动工修建,1921年建成。
亦名察布奇尔站、查普奇尔、察普起尔台。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二站镇。旧属肇州。《清史稿·地理志》 肇州厅:“自茂兴站起……又东至察布奇尔。”民国汤尔和译《黑龙江》第三章肇州县:有“二台(察普起尔台)”。
隋开皇十年 (590) 改中宿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大业初属南海郡。唐武德六年 (623) 废。古县名。隋开皇中以中宿县改置,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河洞堡。属南海郡。唐武德六年(6
①又名庙诸山、仆射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四十里,太湖东岸胥口之南。《史记·伍子胥传》:伍子胥死,“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胥山”。《越绝书·吴地传》: 阖庐时,“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
亦名望霞峰、美人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为巫山十二峰之一。南宋陆游 《入蜀记》:“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讬。” 历代咏神女峰之诗篇甚多,如唐刘禹锡 《巫山
公元前206年秦既亡,项羽分天下王诸侯,以梁、楚地九郡自立为西楚霸王。《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皆不详九郡之目, 自古考史者不一其说,当以姚鼎《项羽王九郡考》之说为是。计梁地两郡:砀郡、东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四十里古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邑于涿鹿之阿”。即此。
亦名夹道双山或双山。在今广西柳州市北。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②西魏废帝二年(553)改石城县置,属浇河郡。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元和志》卷39廓州化城县:“因境内有化隆谷,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