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足县

大足县

唐乾元元年(758)置,属昌州。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寰宇记》卷88大足县:“以界内大足川为名。”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3:大足县“取丰足之义也,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光启元年(883)为昌州治。至元二十七年(1290)州县俱废。明洪武四年(1371)复置,属重庆府。清康熙元年(1662)废入荣昌县。雍正六年(1728)又置。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西部,西北与四川省为邻。面积 1390 平方千米。人口 92.7 万。辖22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岗镇。以境内濑溪河古称大足川为名。《太平寰宇记》:“以界内大足川为名。”唐乾元元年(758年)分合州巴川县(今铜梁县境)地置大足县,隶属昌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将昌州及所辖大足县并入合州。元末明玉珍建大夏国时复置为县,属合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重庆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并入荣昌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仍属重庆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1951年属江津专区(1952年专区改属四川省)。1981年又改属永川地区。1983年随永川地区划归重庆市。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濑溪河纵贯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茶、蚕茧等。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瘦肉型猪基地和油桐生产基地县。有煤、天然气、天青石、铜、铁等矿。工业有采煤、天然气、电力、水泥、五金、机械、铸造、制糖、酿酒等厂(矿)。小五金和锶盐化工为两大优势产业。手工铁器历史悠久,以“万古菜刀”著称。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经县南,并有大足至安县、铜梁、潼南的公路。龙水湖、玉龙山为风景区。唐、宋摩崖石刻造像精美绝伦,名闻中外。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40多处石刻保存完好,通称“大足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 连天山

    又名量天山。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72江安县:连天山“在县南七十里。回旋曲折,高耸连天”。

  • 黑河省

    1934年伪满置,治所在瑷珲县 (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黑河、呼玛、塔河、漠河、孙吴、逊克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 长治市

    1945年解放后由长治县析置,属太行区。治所即今山西长治市。1949年11月撤销,改设长治工矿区。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面积1.4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344.6平方千米)。人口316.8万(市辖

  • 崇文观

    三国魏置。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中。《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青龙四年 (236),“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年)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北。建

  • 柘湖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南。《水经·沔水注》: 谷水 “东出五十里,有武原乡,故越地也。秦于其地置海盐县。《地理志》 曰,县故武原乡也,后县沦为柘湖”。《舆地纪胜》 卷3嘉兴府: 柘湖 “在华亭县南

  • 岳 (嶽) 麓书院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 (976) 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天禧二年 (1018) 真宗赐名 “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张栻、朱熹等尝讲学于此。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 盘夷戍

    在今青海湟中县境。《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五年 (428),“河西王蒙逊伐秦,至盘夷,秦相国元基等将骑万五千拒之。蒙逊还攻西平”。

  • 任公村

    在今安徽歙县北四十里。《寰宇记》卷104歙州歙县: “昉邨在县北四十里。俗说任昉为新安太守,因行春至此,爱其云溪,缘源寻幽,累日不返。百姓因名其溪为昉溪,溪旁邨为昉邨。……大中十年刺史卢潘改曰任公邨、

  • 杨店

    即今湖北孝感市东北四十八里杨店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4《兵事》:清咸丰四年(1854),“令幕客李玉田为统领,驻杨店”。集镇名。(1)在安徽省肥东县北部。杨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80。产稻、麦、甘

  • 原墙集

    明改百尺镇置,属太和县。即今安徽太和县东北四十六里原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