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婺源县

婺源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天祐中移治弦高镇(即今婺源县)。《元和志》 卷28歙州: 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婺源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县,属徽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6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


在江西省东北部,北邻安徽省,东邻浙江省。属上饶市。面积2947.5平方千米。人口33.5万。辖11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紫阳镇。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歙州休宁、饶州乐平县地置婺源县,治今县北清华,属歙州。因地近婺水(今乐安河)之源而得名婺源。《元和郡县志》歙州婺源县:“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天复元年(901年)迁治弦高镇(今紫阳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徽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县为州,属徽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属徽州府。1912年隶安徽省皖南道。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入江西省,1947年复划回安徽省。1949年又划入江西省,先后属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地处黄山和天目山余脉西段,源于境北的乐安河至境南后向西入德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大豆、油菜籽、芝麻等,为全国绿茶基地县和省蚕茧生产重点县。“婺绿”为茶中上品,特产荷包红鲤鱼、江湾雪梨及龙尾砚(歙砚)、徽墨。工业有制茶、电力、采矿、水泥、茶叶机械、酿酒、纺织器材、食品、制砚等。有江西省茶叶专科学校。县城设有茶叶市场。有白景、溪婺、婺沱等公路。纪念地有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名胜古迹有灵岩溶洞群、吴楚分源碑、彩虹桥、龙天塔、理坑明清建筑群、延村清代建筑群等。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和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天文学家齐彦槐,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故乡。


猜你喜欢

  • 黄碾镇

    清置,属潞城县。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四十里黄碾村。在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北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8.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碾,人口8020。因古有黄姓在此开磨坊,故名。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晋王李存勗

  • 一作鄄。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集。《左传》:庄公十四年 (前680),“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古邑名。又作鄄。春秋、战国邑。即今山东省鄄城县北旧城集。战国属齐,后属赵。《春秋》庄公十四

  • 白马洞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三里。《清一统志·安顺府》:白马洞“洞内有白石如马”。见“桃源山”。

  • 拔铁山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井冈山市及宁冈、泰和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新县: 拔铁山在 “县西南百余里,周回百余里,接泰和县界,牛吼江出焉”。

  • 烽火角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大同河入海处。《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泥涌河 (今大同河) “源出百峰山,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在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东。清设广海营把总防守。

  • 中路中后旗

    即赛音诺颜部中后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

  • 云盖镇

    清置,属镇安县。即今陕西镇安县西北云盖寺镇(简称云镇)。《清一统志·商州》 “旧司镇”条下:云盖镇“至县西四十里”。镇以寺名。寺为唐建,相传唐贾岛居此。

  • 雍村河

    即今四川江油市西北之平通河。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5江油县: 雍村河 “在县西南二十里。又名平通河,俗名小江河。其流自平武县界来,径县西,又四十里从北而南至彰明界入涪江”。雍村在河西岸,南宋宝祐间

  • 七鸦浦

    又名七丫浦、七浦。即今江苏太仓市北七浦塘。《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七鸦浦,“《志》云:娄江别一支, 自昆山西至和塘而北,合常熟、昆承及阳城、巴城诸川泽,汇流为七浦塘。经州西三十里直塘市,又东北十里为

  • 西鄂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北五十里鄂城寺。《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西鄂县注:应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云”。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废。北魏复置,属南阳郡。北周废。东汉科学家张衡为本县人。古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