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陵县

宁陵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东汉属梁国。南朝宋属谯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亳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大定二十二年(1182)徙治今宁陵县。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南朝梁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东魏武定六年(548)改为肥阳县。


在河南省东部。属商丘市。面积785.7平方千米。人口59.3万。辖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战国为宁陵邑,魏信陵君被封于此。《史记·陈涉世家》:周市“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即此。西汉元狩初置宁陵县,治今宁陵县城东南,属陈留郡。东汉属梁国。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县,治今宁陵县城西南,属陈留郡。西晋初废。北魏复置己吾县,属谯郡。东魏兴和中己吾县徙治平石城(今址待考)。北齐废宁陵、己吾二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宁陵县,属梁郡。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移治今宁陵县城。明、清因之。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6年并入睢县,改名葵丘县。1937年析出又置宁陵县。1948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0年废入睢县。1961年复置,属商丘专区。1969年属商丘地区,1997年属商丘市。地处黄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大沙河、洮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特产白蜡杆、山羊板皮、金顶谢花酥梨。工业有无缝钢管、化工、酿酒、面粉、食品、制革、建材、木材加工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经过北部,郑永、柳柘公路在县城相交。古迹有丁堌堆遗址、青岗寺汉墓群、解堌堆汉墓群、黄岗寺遗址、褒圣侯墓和童子墓等。


猜你喜欢

  • 天龙寺

    北齐建,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天龙山上。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天龙山上。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建。内有石室二十四龛,石佛像四尊。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又于西岩凿石洞三龛。

  • 印心石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资江中。《清一统志·长沙府一》“印文石”条:印心石“两岸岩峙如门,此石四面独方,浮出于石门潭内,俨如一印”。道光十六年(1836), 邑人陶澍摹宣宗御书“印心石室”四字于资江南岸之西崖

  • 南泥湾垦区 (县级)

    1941年八路军359旅曾在此屯垦。1946年7月陕甘宁边区由原南泥湾垦区及延安县金盆区和固临县临镇区合置县级南泥湾垦区,治南泥湾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南泥湾)。1948年撤销。

  • 市西河

    即今浙江平湖市内之平湖塘。《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市西河“在县治西。源自府城东之汉塘,东流五十余里经此,又东入于当湖”。

  • 马龙寨

    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马鹿塘一带。清乾隆二十年(1755)置马龙寨土寨长。

  • 园池县

    北魏置,为梁宁郡治。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地区。西魏废。

  • 移塞没部

    唐室韦部落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境。《新唐书· 室韦传》:“自 (俱伦) 泊而东有移塞没部。” 俱伦泊即今呼伦湖。

  • 丸山

    一名丹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史记·封禅书》:公王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集解》徐广曰:“一作‘丸’。”

  • 土字界碑

    根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不平等的中俄《勘分东界约》,具体勘界,立碑于珲春市东南距图们江口二十里处。沙皇俄国私挪界碑于中方一侧,距图们江口四十五里。光绪十二年(1886)重勘边界《珲春东界约》,中方

  • 毋血水

    又作无血水。即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之龙川江。汉至南朝称毋血水。《汉书·地理志》益州郡弄栋县:“东农山,毋血水出,北至三绛南入绳,行五百一十里。”《水经·若水注》:“水出益州郡弄栋县东农出毋血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