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城县

宜城县

①西汉惠帝三年 (前192) 改鄢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东汉改为宜城侯国。三国魏复为宜城县,属襄阳郡。西晋初为襄阳郡治。后仍属襄阳郡。南朝宋初废。

②唐天宝七年 (748) 改率道县置,属襄阳郡。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乾元元年 (758) 属襄州。北宋宣和元年 (1119) 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属襄阳府。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44年改为自忠县。1949年复改宜城县。1994年改为宜城市。


古旧县名。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改鄢县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属南郡。东汉建安中改属襄阳郡。南朝宋废。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率道县复置,即今市。属襄州。北宋末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94年撤销,改设宜城市。


猜你喜欢

  • 斡端

    又作五端、阿端、扩端、忽炭。即今新疆和田市。《元史· 世祖纪》: 至元十五年 (1278) 一月,“阿老瓦丁戍斡端”。十六年(1279),“以忽必来、别速台为都元帅,将蒙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戍斡

  • 武强山

    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一百十里余家乡大坞村。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8遂安县:“县有溪,曰武强,以山得名。” 《方舆纪要》 卷90遂安县: 武强山 “与歙之白漈诸岭相错,峰峦险阻。唐末乡兵保

  • 洮大铁路

    从吉林洮安 (今白城市) 至大赉 (今大安市)。长119公里。伪满于1935年建成。今为长白线西段。

  • 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在今河南确山县西竹沟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原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2年在此成立鄂豫边区工委、特委。1935年合并为鄂豫边区省委。1938年11月—1939年11月为中共中

  • 东大寺

    又名化觉寺。在今陕西西安市。

  • 乌河设治局

    1947年由沙湾、和丰二县析置,治乌纳木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北乌尔禾)。1949年撤销,并入沙湾、和丰二县。1947年由沙湾、和丰二县析置,治乌纳木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1949年撤销,并

  • 三泊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昆阳州。治所在那龙城(今云南安宁市西南二十二里县街)。《方舆纪要》卷114三泊县: “望洋、鸣矣、利资三河萦抱县治,是为三泊,下流入于滇池。”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昆

  • 永顺等处宣抚司

    元至正七年(1347)升永顺等处安抚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宣慰司。元至正七年(1347年)升永顺等处安抚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属四川行省

  • 筑先县

    1940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以聊城县改名,治所即今山东聊城市。为纪念范筑先将军而命名。1949年8月复名聊城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聊城县东部析置。以纪念抗日名将范筑先得名,治今山东省

  • 堙阳县

    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析颍阳县置,属洛州。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南白沙乡下磨。东魏天平初为中川郡治。北周徙治废颍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西颍阳镇)。隋开皇六年 (586) 改为武林县。古县名。北魏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