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城山
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9新宁县: 峨城山 “在县西三十里。相传汉樊哙尝筑城驻兵于上,遗址犹存”。清同治 《新宁县志》卷5: 嘉庆元年 (1796),“十二月 (徐) 添德合众攻峨城山,千总车云胜战殁”。
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9新宁县: 峨城山 “在县西三十里。相传汉樊哙尝筑城驻兵于上,遗址犹存”。清同治 《新宁县志》卷5: 嘉庆元年 (1796),“十二月 (徐) 添德合众攻峨城山,千总车云胜战殁”。
又作县步河。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悬步河 “在城南。其西南六里有白涧,流经城南二里,会于龙潭,合上流诸水,汇为悬步河。又东南合于扬溪河入江”。
又作毕朗吉山、毕兰山、毕勒言山。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南。《清一统志·吉林一》:毕朗吉山“在宁古塔城东北九百里,混同江南岸。高五里,周七十里”。
明置,属青川千户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南。《明史· 傅友德传》: 洪武四年 (1371),“下青川、杲阳进兵徇江油、彰明二县”。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享堂附近。清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9: 定西关 “在碾伯县东九十里冰沟谷口,即定西门也。明时羌戎相结,北入冰沟,南达古鄯,居民苦之,故于此设关以控扼要”。
①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龙泉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龙泉市。南宋绍兴元年 (1131)复名龙泉县。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义督千户置,属鹤庆路。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附近。明
明嘉靖五年(1526)置,属镇雄军民府。治所在彝良寨(今云南彝良县东南七十里奎香)。清雍正五年(1727)废。明嘉靖五年(1526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属镇雄府。清废。
即今湖北襄阳县 (张湾镇) 东南黄龙镇。清设把总驻防。
唐垂拱二年(686)改新丰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镇。神龙元年(705)复名新丰县。古县名。唐垂拱二年(686年)改新丰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新丰镇。属雍州。神龙元年(705
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八十里,地近石城县界。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西藏西部,即印度河的上源狮泉河。清 《西藏图考》 卷5: “拉楚河源出冈底斯之北百余里僧格喀巴布山,山高大形如狮子,南麓有池汇诸泉水。” 即指狮泉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