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陆县

平陆县

①西汉景帝元年(前156)置平陆侯国,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地节元年(前69)国除,改为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

②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移乐平县寄治于此。北齐改名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属兖州。大业初属鲁郡。唐天宝元年(742)改名中都县。

③唐天宝三年(744)改河北县置,属陕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旧唐书·地理志》:“太守李齐物开三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为平陆县。”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9年迁治圣人涧(今平陆县)。


(1)古县名。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北、大汶河南。属东平郡。元嘉中移乐平县治此。北齐改平陆县为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名平陆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中都县,属兖州。(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南邻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 1173 平方千米。人口24.5万。辖6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圣人涧镇。春秋晋为茅戎(贸戎)。西汉置大阳县,属河东郡。东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来治。北周改大阳县为河北县,为河北郡治。隋开皇初废河北郡,属河东郡。唐初属蒲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陕州;天宝三载(744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三门以利漕运,得古刃,刃有篆文曰“平陆”,因以县名。治今县西南平陆城。五代、宋因之。金属解州,兴定四年(1220年)移解州治县。元移治解县,平陆属州。明、清均属解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迁治圣人涧。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黄河、涧河、曹家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特产百合。矿产有煤、铝土、铁、金、石膏、大理石、铜、蛭石、石英、硫黄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209国道和平南、风平公路经过县境。黄河上有10多个渡口。名胜古迹有茅津渡、三门峡水库、冀都等。


猜你喜欢

  • 封水

    即今广西西江支流贺江。《汉书·地理志》苍梧郡封阳县应劭注: “在封水之阳。” 《水经·温水注》: “郁水东径苍梧广信县,漓水注之。又东,封水注之。”又称封江、临贺水。即今西江支流贺江。《汉书·地理志》

  • 温陵

    福建泉州的别称。《舆地纪胜》 卷130泉州 《景物上》: “ 《清源集》 云,旧图经谓其地少寒,故云。” 宋刘克庄 《后村大全集》: “温陵为闽巨屏。” 明丁自申 《三陵集》 称金陵、嘉陵和温陵为三陵

  • 塔里寒

    亦作塔里干。在今阿富汗西北迈马纳西南。《元史·太祖纪》: 十七年 (1222),皇子拖雷“遂与帝会,合兵攻塔里寒寨,拔之”。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 罗西噶尔城

    即协嘎尔。今西藏定日县驻地。《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罗西噶尔城 “在日喀则城西南五百四十里”。又作协噶尔城。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定日县。

  • 团山子

    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清为赫哲人居地。1925年饶河县移治于此。民国《吉林新志》下编:“饶河县,土名团山子。”

  • 广洋湖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广洋湖“东西十里,南北三里,东南通沈垛港,入博支湖,西南接漳河,北连章思荡,东北会三王沟。县境之水,多汇于此。东北达射阳湖,以注于海”。

  • 赤万县

    北魏太和四年(480)置,属武阶郡。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黄坪乡境。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属梁州。西魏改为覆津县。

  • 冷水堡

    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庆远府》:冷水堡“在思恩县东南四十里。大路为入县要冲, 山径错杂。本朝康熙二年,拨兵防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清康熙二年(1663年)设

  • 息慎

    即肃慎。周秦时,生活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乌苏里江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史记·五本帝纪》:帝舜时,“北山戎、发、息慎、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之功”。又 《周本纪》: “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赂

  • 聚乐堡

    一名聚落堡。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清一统志·大同府》: “聚落堡在大同县(治今大同市) 东六十里。……明天顺三年筑堡,城周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