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山

庐山

①亦名东庐山。即今江苏溧水县东二十里东芦山。《隋书·地理志》:溧水县有庐山。《宋史·河渠志七》:南宋乾道年间,建康守臣张孝祥言:“秦淮水三源,一自华山由句容,一自庐山由溧水,一自溧水由赤山湖,至府城东南,合而为一。”

②古称南障山。又名匡山、匡庐。即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其次为香炉、五老、天上等峰。《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水经·庐江水注》:“《豫章旧志》曰,庐俗字君孝,本姓匡,父东野王,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阳,曰越庐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于宫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汉武帝南巡,睹山以为神灵,封俗大明公。远法师《庐山记》曰,殷周之际,匡俗先生受道仙人共游此山,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矣。”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林木葱茏,气候宜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誉称“匡庐奇秀甲天下”。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等。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1)别名匡庐、匡山。《水经注·庐江水》:“庐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舍于宫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近长江,东临鄱阳湖。为古老变质岩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9千米,宽约16千米。主峰汉阳峰,最高海拔 1474 米。多峭壁、瀑布和云海。仙人洞、五老峰、香炉峰、含鄱口、龙首崖、三叠泉等为重要景点。夏季凉爽,为著名避暑胜地。植物品种丰富,建有以引种驯化为中心的庐山植物园。富人文景观。有始建于东晋的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宋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北宋观音桥等著名古建筑。山顶牯岭镇一带多名人别墅,建筑风格各异,并有各种旅游、疗养设施。建有登山公路和缆车。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2)旧县级行政区名。1978年由庐山管理局改置,驻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1980年撤销,改设九江市庐山区。

庐山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贺兰县

    1941年改宁夏县置,属宁夏省。治所在谢岗堡 (今宁夏贺兰县驻地习冈镇)。以县西贺兰山为名。1958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倚黄河,西临贺兰山,西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属银川市。面积

  • 安庆府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安庆军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端平三年(1236)移治罗刹洲(今贵池市西六十里)。景定元年(1260)移治宜城(今安庆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枞阳、桐城、岳西

  • 东亭县

    东魏天平初置,属阳州宜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伊水西岸旧县乡。隋废。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嵩县西南旧县堡。属宜阳郡。隋废入陆浑县。

  • 史村驿

    即今山西襄汾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驿丞驻此。

  • 吉安府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以吉安路改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1912年废。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改吉安路置,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

  • 长清县

    ①隋开皇十四年(594)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卷10长清县:“因清水(即今黄河)为名。”大业初属济北郡。唐属齐州。北宋属济南府,至道二年(996)徙刺榆店,即今长清县治。

  • 喇滚安抚司

    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南洛古乡。宣统三年(1911) 改流。

  • 昱岭

    ①在今安徽歙县东北,接浙江临安县界。《方舆纪要》 卷28歙县: 昱岭在 “县东南百二十里,接杭州昌化县界,为往来孔道。旧有昱岭关”。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浙、皖二省界上。《明史· 胡大海传》:

  • 上国

    ①春秋时对中原诸国的通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季札聘于鲁”。《史记·吴世家》:“为使上国。”②对国都以西地区的泛称。《左传》:昭公十四年(前528),“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 零溪镇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七十五里。宋置零溪砦。明置零溪巡司。在湖南省慈利县东南部。面积155.7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零溪,人口3470。镇因河名。1950年属慈利县第二区。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