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东二里草市。南朝梁天监中建。又名乾明寺。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诗:“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句自注:“此诗有晋右军书、张僧繇画、孔子洎颜子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乌苏里江流域。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后废。
或作狄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北径荻城东。” 《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 (524) 十月 “辛卯,裴邃破狄城”。又称狄丘城。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北魏时李神为陈留太守,领狄丘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老竹铺。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老竹岭村。
在今广西柳州市北。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北有双山,夹道崭然, 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方舆纪要》卷109柳州府马平县:夹道双山在“府北十里。东山曰桃行,西山曰鹊儿”。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唐杜佑 《通典》:北安都护府有呼延渠。
1917年改景星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龙江县南景星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境内有景星山故名。”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黑龙江省。
在今江苏沛县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沛县:飞云桥“在城南。泡水经其下,入泗水。为往来津要。明正德四年,大河决于此,入运河。嘉靖八年,飞云桥之水北徙入鱼台。三十七年,支流复冲入飞云桥。四十四年,泛滥益
北魏置,治所在文安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文安驿)。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川县地。隋开皇初废。
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中。《寰宇记》卷95清溪县引 《新安记》 云: 锦沙村 “傍山依壑,素波澄嵌锦石,舒文冠军吴喜闻之,鼓枻游泛,弥旬忘反,叹曰: ‘名山美石,故不虚赏,使人丧朱门之志’”。南宋 《